百词典

《雷鸣不雨》

时间: 2025-05-02 14:38:47

诗句

樵子俄从问路回,因言溪谷响如雷。

分明雨怕城中去,只隔前峰不过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8:47

原文展示

雷鸣不雨
樵子俄从问路回,因言溪谷响如雷。
分明雨怕城中去,只隔前峰不过来。

白话文翻译

樵夫刚刚问完路就回来了,他说溪谷里响声如雷。
显然是雨水害怕到城里,只是前面的山峰隔着而已。

注释

  • 樵子:指砍柴的人,象征着乡间的劳动者。
  • :表示很快、突然。
  • 溪谷:山间的小河流和深谷,形容环境的宁静。
  • 响如雷:声音像雷鸣一样,形容声音的宏大。
  • 雨怕城中去:比喻雨水不愿意落到城市里,暗示城市的干燥。
  • 前峰:指前面的山峰,表示阻隔。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涉及自然景象和人们对天气的观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牥,字承宗,号虚白,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善于描写山水田园,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乡村生活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关系,可能是在一次外出途中,听闻溪谷回响而作。

诗歌鉴赏

《雷鸣不雨》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通过樵夫的对话引入自然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诗中“溪谷响如雷”的描写,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仿佛能感受到那种震撼心灵的自然力量。诗人用“分明雨怕城中去”来表现雨水的稀缺和城市的干燥,反映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对城市的隐忧。

从情感上看,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跃然纸上。诗的最后一句“只隔前峰不过来”,则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虽有距离,但自然的声音依然可以穿越山峰,进入人的心灵,表现了一种对自然的渴望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樵子俄从问路回:樵夫突然回来,表明环境的宁静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2. 因言溪谷响如雷:樵夫的言语引入自然的声音,表明溪谷的活力。
  3. 分明雨怕城中去:以拟人手法,形象化雨水的情感,表现城市的干燥。
  4. 只隔前峰不过来:暗示自然与城市的隔阂,强调了自然的存在。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雨水描绘成害怕城市的形象,增添了诗的趣味性。
  • 对仗:如“响如雷”“怕城中去”,形成一种节奏感。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自然与城市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城市环境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樵子:象征着劳动与乡村生活。
  2. 溪谷:代表自然的声音和生命。
  3. 雷声:象征自然的力量和不可抗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樵子是指什么人?
    A. 砍柴的人
    B. 渔夫
    C. 农民

  2. 诗中“溪谷响如雷”是指什么?
    A. 大雨
    B. 自然的声音
    C. 雷电

  3. “只隔前峰不过来”中的“前峰”指的是什么?
    A. 城市
    B. 山峰
    C. 河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与潘牥的《雷鸣不雨》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的状态,前者更多关注国家的忧患,而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沉重,后者清新。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山水田园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危大著出守潮阳同舍饯别用社工部北风随爽气 题吉水鼋潭李氏仁寿堂 送袁校书赴湖州别驾 送魏秘书赴召 送魏秘书赴召 送时漕大卿淮四检法 送时漕大卿淮四检法 送时漕大卿淮四检法 送聂侍郎子述 送聂侍郎子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野鸟入庙 武城弦 歺字旁的字 捉衿见肘 穷奸极恶 包含结的词语有哪些 纵理入口 转化糖 硬棒棒 负鼎之愿 唾弃 梅花信 青字旁的字 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几字旁的字 隹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