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5:21
吟四虽 杂言
酒酣后,歌歇时。
请君添一酌,听我吟四虽。
年虽老,犹少于韦长史。
命虽薄,犹胜于郑长水。
眼虽病,犹明于徐郎中。
家虽贫,犹富于郭庶子。
省躬审分何侥幸,
值酒逢歌且欢喜。
忘荣知足委天和,
亦应得尽生生理。
分司同官中,韦长史绩年七十余,
郭庶子求贫苦最甚,
徐郎中晦因疾丧明,
予为河南尹时,
见同年郑俞始受长水县令,
因叹四子而成此篇也。
在酒酣畅后,歌声停歇之时,
我请你再斟一杯,听我吟唱这“四虽”。
虽然年纪老了,但比起韦长史仍然年轻;
虽然命运薄弱,但比郑长水要好;
虽然眼睛有病,但比徐郎中要明亮;
虽然家境贫困,但比郭庶子要富有。
我省察自己的地位,何必侥幸?
只要在酒中相逢,歌声中欢喜。
忘却荣华,知足常乐,顺应天命,
也应当尽享人生的乐趣。
在我和同官中,韦长史已七十多岁,
郭庶子求贫最苦,
徐郎中因病失去光明,
我在河南任职时,
见到同年郑俞刚任长水县令,
因而感慨这四位朋友而作此诗。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关注民生的题材而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白居易任职河南尹时,看到身边的朋友和同僚们,感慨时光流逝和人生际遇,结合酒宴的欢愉,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以“虽”字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在酒酣歌歇的时刻,白居易通过自我反省,借四个“虽然”展现了个人的处境与心理,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作者通过对比,尽管自己的年纪、命运、健康和财富都不理想,但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发现自己的相对优势,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与满足。
诗中表现了白居易对社会现象的感悟,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时,他选择了自我调适,强调知足常乐的道理,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豁达心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四位人物分别是:
A. 韦长史、郑长水、徐郎中、郭庶子
B.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
C. 孟浩然、高适、王之涣、王维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忧愁
B. 感慨与知足
C. 愤怒
答案: 1.A 2.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