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0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08:34
函镜如书帙号曰观如编题其首以伽陀
个中三业身,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无有真实相。是诸六物者,众生悉如之。以寔诸有故,遂随起灭中。我今于诸有,不起空华见。普愿同一切,常作如是观。
这首诗所描绘的道理是,人的身体和心灵就如同梦幻般的泡影,短暂而虚幻;就像露水和闪电一样,毫无真实的存在。所有的六种感官所接触到的事物,众生皆是如此。因为执着于这些有形的事物,所以才会在生与死的起灭中沉浮。我现在对于这些有形的事物,不再执着于虚幻的表象。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常常如此观照。
作者介绍:郑刚中,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早期为官,后隐于山林,专心于道教和佛教的研究,作品多涉及哲理与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结合了佛教的空性思想和道教的自然观,旨在引导人们超越表象,领悟内心的真实。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探讨了生与死、存在与虚幻的哲学问题。通过“梦幻泡影”和“如露亦如电”的比喻,诗人将生命的无常与短暂表现得淋漓尽致,提醒人们对生命的真实态度。诗中提到的“普愿同一切,常作如是观”,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界的追求,也传达了对众生的深切关怀,体现出一种普世的慈悲与智慧。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宁静而深沉,仿佛是在引导读者走入一条探索自我与世界本质的道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对比,通过“梦幻”、“泡影”、“露水”和“闪电”等意象,强调了事物的无常与虚幻。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强调了对表象的超越和对真实的追寻,倡导一种宁静而智慧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业”指的是哪三种行为?
诗中用“如梦幻泡影”来比喻什么?
诗人希望众生能常作何种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