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5:12
君不见青阳之音高入云,飞扬直上凌苍旻。
低者沉吟落九渊,微茫断续如轻烟。
高下疾徐中音节,流商激徵鸣清角。
但看闪闪雕梁绕,不觉悠悠彩云歇。
我家童子六七人,学之为能得其真。
中有二子称奇特,低眉度曲如有神。
一颦一唱令人老,高台夜半千人吼。
问谁传者曰宋生,生身况出金陵道。
少年即向五陵游,北走碣石南并州。
将军帐下舞长剑,学士堂前歌白头。
一朝却从南海渡,时人乍见还惊顾。
唯有老夫爱新声,故令群儿齐学步。
学步是耶非,云胡忽告归。
江山千里隔,浩荡知音稀。
群儿空记来时调,嗟尔去后畴相依。
君不见五湖四海皆奇迹,五侯七贵多门客。
夜夜歌钟动四邻,岂无达者长相忆。
又不见青阳之歌歌烂漫,听来不觉神光焕。
人生得意须遇知,不独文章与仕宦。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5:12
君不见青阳之音高入云,飞扬直上凌苍旻。
低者沉吟落九渊,微茫断续如轻烟。
高下疾徐中音节,流商激徵鸣清角。
但看闪闪雕梁绕,不觉悠悠彩云歇。
我家童子六七人,学之为能得其真。
中有二子称奇特,低眉度曲如有神。
一颦一唱令人老,高台夜半千人吼。
问谁传者曰宋生,生身况出金陵道。
少年即向五陵游,北走碣石南并州。
将军帐下舞长剑,学士堂前歌白头。
一朝却从南海渡,时人乍见还惊顾。
唯有老夫爱新声,故令群儿齐学步。
学步是耶非,云胡忽告归。
江山千里隔,浩荡知音稀。
群儿空记来时调,嗟尔去后畴相依。
君不见五湖四海皆奇迹,五侯七贵多门客。
夜夜歌钟动四邻,岂无达者长相忆。
又不见青阳之歌歌烂漫,听来不觉神光焕。
人生得意须遇知,不独文章与仕宦。
你难道没听说过青阳的声音高亢入云,飞扬直上直达苍天?
低沉的歌声在九渊中沉吟,若隐若现如轻烟飘散。
高低快慢中音节交替,流派激荡中鸣响清角。
只见那闪亮的雕梁环绕,没觉间悠然彩云已歇。
我家有六七个孩子,学习这些音乐能得其真谛。
其中两个孩子特别出众,低头轻吟似乎有神灵。
他们的一颦一笑令人感到苍老,高台上半夜千人共鸣。
我问谁传授这些,答曰宋生,他是金陵人。
少年时便去游历五陵,北上碣石南下并州。
将军帐下舞动长剑,学士堂前高歌白头。
一朝他从南海而渡,时人初见都惊诧不已。
唯有我这老头儿喜爱新声,故而让一群孩子齐步学习。
学习是为了什么呢,怎会忽然就告别?
江山千里相隔,浩荡之中知音难觅。
孩子们只能记住来时的调子,叹息你我今后难相依。
你难道没见五湖四海皆是奇迹,五侯七贵都有门客。
夜夜歌钟声响动四邻,难道没有达者长久相忆?
再不见青阳之歌如花似锦,听来不觉神采飞扬。
人生得意时须遇知音,不仅仅是文章和仕宦。
作者介绍:林大春,明代诗人,生活在明中期,作品多以描写自然和人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时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达,诗人借古歌之声,表达对音乐和文化传承的赞美,以及对知音难寻的感慨。
《青阳歌》是一首充满生机和对音乐热爱的诗作。诗中,作者描绘了青阳的声音如云飞扬,声如清角,生动展现了音乐的美妙和高昂。诗的开头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吸引读者,接着转入对童子学习音乐的描写,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年轻一代的期待。尤其是二子“低眉度曲如有神”的描写,生动地体现了音乐的灵性与魅力。
诗中穿插个人经历与历史典故,展现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尤其是“唯有老夫爱新声”的感慨,透露出诗人在时代变迁中对新事物的包容与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既有对音乐的赞美,也包含了对人生与知音的思考。结尾部分通过对五湖四海的奇迹与知音稀缺的反思,深化了主题,使整首诗在音乐和人生哲理上形成了和谐的统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知音的渴望,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青阳之音高入云,意指什么?
A. 声音低沉
B. 声音高亢
C. 声音微弱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宋生主要是指什么?
A. 诗人
B. 音乐传承者
C. 文人
答案:B
诗的最后一段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知音的渴望
B. 对财富的追求
C. 对孤独的感慨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