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3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8:53
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
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
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科举落第而感到的失落与无奈。他的口袋空空,无法在帝都生活;在杏花园中,百舌鸟啼叫,谁又会在花旁醉倒?泪水流落,思念着遥远的故乡;生病了,春草却在不断生长。能够遇见知心的人实在不易,孤舟在三湘水面上漂泊,负担着沉重的孤独。
贾岛(约779年-843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高远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情感细腻,充满哲理。贾岛的生平并不显赫,科举多次落第,最终仕途不顺,世称“下第诗人”。
《下第》一诗是在贾岛多次科举失利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落第的失落与对故乡的思念。他所处的唐代,科举制度盛行,许多文人都将其视为改变命运的途径。下第后,贾岛不仅面临生活的困境,更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下第》是一首典型的唐诗,展现了贾岛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诗的开头两句,作者以“空囊”形象化地表现了因落第而带来的经济困境,这不仅是物质的贫乏,更是精神的失落。他感慨自己在帝乡生活的无望,表现出一种无助和孤独感。
“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一句,呈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百舌鸟的鸣叫声与花旁的醉人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虽然外界繁华似锦,但内心的失落却使得这一切都显得无比苍白。接下来的“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病痛的无奈,体现了他在身心两方面的困境。
最后两句“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则深刻地揭示了他的孤独感,能够遇到知音实属不易,而他只能独自一人,孤舟漂泊在湘江之上,承受着生活的沉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悲凉的氛围,展现了贾岛生活中的无奈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落第后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失落与孤独,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仕途的追求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悲凉的情感基调。
下第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百舌”是什么动物?
诗中提到的“三湘”指的是哪个地方?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贾岛的《下第》,并在其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