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君实端明花庵独坐》

时间: 2025-08-05 06:46:46

诗句

静坐养天和,其来所得多。

耽耽同厦宇,密密引藤萝。

忘去贵臣度,能容野客过。

系时休戚重,终不道如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06:46:46

原文展示:

和君实端明花庵独坐 静坐养天和,其来所得多。 耽耽同厦宇,密密引藤萝。 忘去贵臣度,能容野客过。 系时休戚重,终不道如何。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静静地坐着培养内心的平和,这样得到的益处很多。房间深邃如同大厦,四周密密地爬满了藤萝。忘记了贵族的身份,能够容纳野外的客人来访。与时事紧密相关,最终不问结果如何。

注释: 字词注释:

  • 静坐:安静地坐着,指冥想或沉思。
  • 天和:指内心的平和与和谐。
  • 耽耽:深邃的样子。
  • 厦宇:高大的房屋。
  • 藤萝:一种攀爬植物。
  • 贵臣度:贵族的身份和态度。
  • 野客:指不拘礼节的客人或隐士。
  • 系时:与时事相关。
  • 休戚:喜忧,指与时事的紧密联系。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使用典故,但“静坐养天和”可能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内心的修炼和平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表现自然与人生的哲理,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诗人独自思考时所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独自坐在花庵中时,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外界的宁静,从而产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静坐时的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和的追求和对世俗身份的超脱。诗中的“静坐养天和”直接点明了主题,而“耽耽同厦宇,密密引藤萝”则通过具象的描写增强了这种宁静的氛围。后两句“忘去贵臣度,能容野客过”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身份的超然和对不同人的包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诗歌中常见的哲理性和自然主义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静坐养天和”:诗人通过静坐来培养内心的平和与和谐。
  2. “其来所得多”:这样做带来的益处很多。
  3. “耽耽同厦宇”:房间深邃如同大厦。
  4. “密密引藤萝”:四周密密地爬满了藤萝。
  5. “忘去贵臣度”:忘记了贵族的身份。
  6. “能容野客过”:能够容纳野外的客人来访。
  7. “系时休戚重”:与时事紧密相关。
  8. “终不道如何”:最终不问结果如何。

修辞手法:

  • 比喻:“耽耽同厦宇”比喻房间的深邃。
  • 拟人:“密密引藤萝”赋予藤萝以生命力。
  • 对仗:“忘去贵臣度,能容野客过”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世俗的身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静坐:内心的平和。
  • 天和:内心的和谐。
  • 耽耽:深邃的房间。
  • 藤萝:自然的生长。
  • 贵臣度:贵族的身份。
  • 野客:不拘礼节的客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天和”指的是什么? A. 天气和气候 B. 内心的平和与和谐 C. 天上的和谐 答案:B

  2. “耽耽同厦宇”中的“耽耽”是什么意思? A. 明亮 B. 深邃 C. 宽敞 答案:B

  3. 诗中的“野客”指的是什么? A. 野外的客人 B. 野生的动物 C. 野外的风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邵雍的其他诗作,如《观物内篇》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哲学思想和诗歌风格。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平和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诗集》:收录了邵雍的主要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创作。
  • 《宋诗选注》:提供了宋代诗歌的精选和注释,有助于深入理解宋诗的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闲居遣兴 愍儒坑 壬子偶题 寓言六首 凤凰山 次韵质夫兄使君同年 饭祈泽寺 神宗皇帝挽辞二首 出塞 驴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通士 徇私废公 劈头盖脑 竖心旁的字 包含磁的词语有哪些 介然 踏百草 止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德薄才疏 负俗之累 摩乾轧坤 毋字旁的字 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狗鼠不食汝余 病入骨髓 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