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旱忽两五绝》

时间: 2025-05-09 00:22:44

诗句

乐岁何尝饱,春阴忽又晴。

一之其可再,四者每难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2:44

原文展示:

乐岁何尝饱,春阴忽又晴。一之其可再,四者每难并。

白话文翻译:

丰收的年头,哪曾有过饱满的果实,春天的阴云忽然又变得晴朗。只有一件事情是可以再来,而四件事情却总是难以齐全。

注释:

  • 乐岁:丰收的年头。
  • 何尝:何曾、从未。
  • :指丰盈、充足。
  • 春阴:春天的阴云。
  • :突然。
  • :再来、再次。
  • 四者:指四件事情,具体含义依上下文而定。
  • 难并:难以同时具备、难以齐全。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乐岁”及“春阴”,反映了自然环境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诗人以此表达对气候变化的不安与无奈。春天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天候的变化使得收成变得不确定,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杰,号简斋,南宋著名的词人、诗人。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生动的意象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诗人可能因天气变化而感受到的焦虑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脆弱。

诗歌鉴赏:

《春旱忽两五绝》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春季气候变化的无奈与对丰收的渴望。首句“乐岁何尝饱”,直接点明了丰收年岁并不常有,反映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不易。紧接着,诗人提到“春阴忽又晴”,春天的阳光与阴云交替,暗示着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变数。最后一句“一之其可再,四者每难并”,则强调了在生活中,虽然有些事情可以再来,但大多数的事情却难以同时得到,呈现出一种无奈的心态。

整首诗虽然短小,却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折射出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敏感。诗人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令人深思。诗中蕴含着对丰收的渴望,也隐含了对命运的感慨,展现了刘克庄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深刻理解,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乐岁何尝饱:即使在丰收的年份,也不曾真正满足,暗示生活中的不足与期望。
  2. 春阴忽又晴: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
  3. 一之其可再:有些事情可以再次发生,象征着希望。
  4. 四者每难并:但大多数愿望却难以同时实现,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春阴与晴天象征着生活中的希望与失落。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表现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对气候变化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意象分析:

  • 乐岁:象征丰收与希望。
  • 春阴:象征自然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 :象征希望与光明。
  • 一与四:一代表希望,四则象征多重的愿望与困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岁”指什么?

    • A. 丰收的年头
    • B. 痛苦的时光
    • C. 萧条的季节
  2. “春阴忽又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无奈
    • C. 愤怒
  3. “一之其可再,四者每难并”中的“一”象征什么?

    • A. 失落
    • B. 希望
    • C. 绝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春旱》更注重对气候变化的细腻描写,前者关注国家命运,后者则着眼于个人的生存与心情,展现了不同的诗人视角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太常引 坐积翠阁同吴园次赋 太常引 偶述 太常引 前作结句老字宜去声,而不可易。十六夜友人招饮,因复作一首正之 其二 太常引 太常引 端阳日当母诞不得归 太常引 太常引·一杯聊为送征鞍 太常引·故人别我出阳关 太常引 太常引 归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玉字旁的字 趁开头的成语 动眼神经 问长问短 坐卧不安 芳结尾的成语 玄字旁的字 指大于臂 青削 門字旁的字 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走字旁的字 寻风捉影 跛脚鸭 齐心合力 执讯 氏字旁的字 惊涛怒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