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5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0:33
西湖念语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
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
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
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
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
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
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
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
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
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
敢阵薄伎,聊佐清欢。
从前王子猷喜欢竹子,造访朋友的门也不询问主人。陶渊明在车上休息,遇到酒就留给道士。何况西湖的美景,独占了东颍的佳名。虽然美好的景色和良辰美景常常出现在高朋满座的聚会上,但清风明月却是属于闲人们的。朋友们一起游玩,或是结伴而行,有时也会独自前往。听见蛙鸣,何必去问官府的事务呢?曲水流觞,自然可以轻松吟咏。欢聚时刻,心意相通,仿佛周围无人。可见,偶尔的到访往往胜过特意的造访,这句老话是可信的。虽然这些景色并非属于自己,所得到的却是很多。因此,我翻看旧诗的词句,写成新曲调,恳请大家宽容我的拙劣之作,聊以助兴。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他在政治上主张“和”,在文学上提倡“以文会友”,对后世影响深远。
《西湖念语》创作于欧阳修游历西湖期间,满怀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他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繁忙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悠闲自在生活的渴望。
《西湖念语》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热爱。开头提到王子猷和陶渊明,分别代表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追求独立自在生活的理想。接着,诗人引入西湖的美景,强调其独特性,与东颍的佳名相提并论,表现了西湖在他心中的特殊地位。
诗中提到“虽然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反映出诗人对繁华聚会的无奈和对清风明月的向往。他认为真正的快乐在于与朋友同游,或是独自享受那份宁静。通过“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诗人表露出对官场事务的淡漠,强调了个人内心的自由与安宁。
最后,诗人以“偶来常胜于特来”总结,传达出随意而来的快乐远胜于刻意的安排。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深意,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既有对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整首诗以西湖为背景,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由的追求。
欧阳修的“西湖念语”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王子猷和陶渊明分别象征什么?
“偶来常胜于特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