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8:11
已将镜镊投诸地,喜见苍颜白发新。
历数三朝轩冕客,色声谁是独完人。
我已经将镜子和镊子扔在地上,喜见自己脸上的皱纹和白发。
回想起三朝的名士中,谁才是真正的完人呢?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作品广泛影响后世。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身老去的感慨。在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后,他对名利和现实的看法愈加成熟。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苏轼对衰老的接受与思考。开头的“已将镜镊投诸地”表现出他对外貌的放弃,象征着他对青春的失去和对世俗观念的超越。接着“喜见苍颜白发新”一语,虽提到白发,却带着一丝欣慰,似乎在强调人生的历练与智慧。
“历数三朝轩冕客”,则是对历史上名士的反思,苏轼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富有哲理的问题:在光鲜亮丽的外表和声名显赫的地位之下,谁才是真正的完美之人?此句不仅展示了他对当时社会名流的审视,也反映出他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
整首诗在感慨人生无常的同时,流露出一种豁达与洒脱的态度,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个大智者的深邃和宽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衰老的接受与对真正完美的思考,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豁达态度,强调了内在智慧与成就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镜镊”象征什么?
A. 对外貌的关注
B. 对名声的追求
C. 对财富的渴望
D. 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苏轼在诗中对白发的态度是?
A. 感到羞愧
B. 充满欣慰
C. 无所谓
D. 感到悲伤
诗中“谁是独完人”的意思是?
A. 询问完美的定义
B. 询问名流的数量
C. 询问实际上朋友的数量
D. 询问历史的真实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白的诗风有显著差异。李白的《将进酒》强调及时行乐与豪情,而苏轼的《书寄韵》则更为内敛,强调对人生的深思与接受。两者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中,展现了各自对人生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