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送牡丹韵》

时间: 2025-05-06 02:16:55

诗句

娉娉嫋嫋洛阳花,合在瑶池阿母家。

乞与老人浑不爱,白髯相对毵乌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6:55

原文展示:

娉娉嫋嫋洛阳花,
合在瑶池阿母家。
乞与老人浑不爱,
白髯相对毵乌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洛阳的牡丹花,犹如轻盈舞动的少女,盛开在瑶池的阿母(王母娘娘)家中。老者乞求这花朵,却似乎对其并不热爱,白发苍苍的他与长袍之间相对而坐,显得格外的落寞。

注释:

  • 娉娉嫋嫋:形容女子轻盈的样子,通常用来描写花的姿态。
  • 洛阳花:指的是洛阳的牡丹,洛阳是中国著名的牡丹之乡。
  • 瑶池:传说中的仙境,常与王母娘娘有关。
  • 乞与:恳求或请求。
  • 浑不爱:完全不喜欢。
  • 毵乌纱:指的是一种黑色的长袍,象征老者的身份。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瑶池”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神话典故,指的是西王母的居所,象征着长生不老、幸福美满的境地。在古代文学中,牡丹常常被视为富贵和美丽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约1050年-1120年),字景亨,号天游,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心态复杂的年代。诗中通过牡丹这一美丽的意象,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和送牡丹韵》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牡丹的娇美和凄凉的情感。诗的开头通过“娉娉嫋嫋”的描写,赋予了牡丹以生命力,使其仿佛在轻轻舞动,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而接下来将牡丹与“瑶池阿母家”联系在一起,则引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境地的追求。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老者乞求牡丹,却对其并无爱意,显得格外落寞。这种对比使诗意更加深邃,既有对美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深刻反映了人们在繁华与孤独之间的矛盾心态。

整首诗在字句上简洁明了,却又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展示了刘过作为士人的细腻感受和深刻思考。通过牡丹这一意象,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美的欣赏,更隐喻了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娉娉嫋嫋洛阳花:洛阳的牡丹花,如同轻盈的少女,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
  2. 合在瑶池阿母家:牡丹盛开在仙境中,映衬出它的高贵与美丽。
  3. 乞与老人浑不爱:老者向花求爱,但内心却并不在意,表现出人生的无奈。
  4. 白髯相对毵乌纱:老者与自己身上的长袍形成对比,展示出孤独与失落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牡丹比作少女,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加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及老者的情感反映,探讨了美与人生的关系,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富贵与美丽。
  • 瑶池:代表理想与美好的境地。
  • 老人: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娉娉嫋嫋”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老人
    B. 牡丹花
    C. 瑶池

  2. “乞与老人浑不爱”中“浑”字的意思是? A. 完全
    B. 一半
    C. 少许

  3. 诗中提到的“瑶池”与哪个神话人物相关? A. 孟尝君
    B. 王母娘娘
    C. 李白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白居易《花易落》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更侧重于对时令变化的感受,与刘过的对美的追求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采桑子 西京新年作 采桑子 其四 采桑子 其三 采桑子 其二 采桑子 闺情 采桑子三首 其一 秋塘 采桑子 其二 采桑子 远游 采桑子 采桑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呜呜咽咽 柚梧 夕惕若厉 引语 灵域 凝正 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见异思迁 己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包含堞的词语有哪些 靣字旁的字 金衣公子 无名指 八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政平讼理 惊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