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0:44
勉牛生夏侯生
作者: 吕岩 〔唐代〕
二秀才,二秀才兮非秀才,非秀才兮是仙才。
中华国里亲遭遇,仰面观天笑眼开。
鹤形兮龟骨,龙吟兮虎颜。
我有至言相劝勉,愿君兮勿猜勿猜。
但煦日吹月,咽雨呵雷。
火寄冥宫,水济丹台。
金木交而土归位,铅汞分而丹露胎。
赤血换而白乳流,透九窍兮动百骸。
然然卷,然然舒,哀哀咍咍。
孩儿喘而不死,腹空虚兮长斋。
酬名利兮狂歌醉舞,酬富贵兮麻裰莎鞋。
甲子问时休记,看桑田变作黄埃。
青山白云好居住,劝君归去来兮归去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
二位秀才,实际上并不是普通的秀才,而是有仙人之才。我们在这中华大地上相遇,仰望天空,脸上露出笑容。
像鹤的形状,拥有龟的骨架,龙的吟声和虎的面貌。我有至理名言想要劝勉你,愿你不要多疑。
阳光和煦,月光轻拂,雨水和雷声交织。火焰寄托于冥宫,水流滋润丹台。
金木交融,大地恢复平衡,铅汞分开,丹露孕育而生。
鲜血变成白乳,九窍透出,百骸动荡。
卷卷舒舒,悲伤哀鸣。孩儿喘息而不死,腹中空虚,长时间斋戒。
为名利而狂歌醉舞,追求富贵而穿着麻鞋。
甲子问时无需记忆,看看桑田如何变为黄土。
青山白云是好去处,劝你归去,归去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吕岩,唐代著名道士和诗人,号称“吕洞宾”。他在道教中有着重要地位,常以诗词表达道理,风格洒脱,内容多涉及道教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道教盛行之时,表达了对生命、名利的看法,劝人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这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开头两句以“二秀才”引入,实际上暗示了诗人对当世学者的看法,认为他们未必是真正的才子,而是有异于常人的“仙才”。接着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诗中运用了许多道教元素,如“火寄冥宫”和“水济丹台”,显示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认同。诗人借助自然现象,如阳光、雨水、火焰,传达了变化无常的生命观,同时也揭示出名利的虚妄与短暂。最后,诗人劝告对方归去,回归自然,体现出一种归隐的理想,反映了道教“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的是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提倡归隐自然、追求内心安宁的价值观。诗人以道教哲学为基础,强调生命的无常与变化,劝人珍惜当下,回归自然。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二秀才”指的是什么?
A. 普通学生
B. 具有超凡才华的人
C. 道士
诗人希望对方在面对名利时应持什么态度?
A. 追求
B. 无所谓
C. 淡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