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元白席上作(一作吕岩遇钟离先生作)》

时间: 2025-04-24 01:51:21

诗句

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垂带布衣轻。

谁能世路趋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1:51:21

原文展示:

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垂带布衣轻。
谁能世路趋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

白话文翻译:

我生于儒家之道,在太平盛世中生活,衣着简单而轻松。
谁能在世俗的名利道路上奔波,愿意侍奉玉皇大帝,归隐于上清之地呢?

注释:

  • 儒家:指儒家学派,以孔子为代表,倡导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
  • 太平:指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状态。
  • 悬缨:指官员的帽子,象征地位和权力。
  • 布衣:指普通百姓,意味着作者并不追求功名利禄。
  • 玉皇:道教中的天帝,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
  • 上清:道教的理想境界,指超脱尘世的清净之地。

典故解析:

“臣事玉皇归上清”中的“上清”出自道教,表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状态,强调对名利的超然态度。李升通过这一句,表现了对世俗权力的淡然和对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升,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抒发个人情怀,表达对社会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具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的生活态度,反映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元白席上作》是一首表现诗人对名利与权力看法的诗作,充满了淡然与哲思。诗的开头两句,诗人自述生于儒家,生活在太平盛世中,虽身着布衣,却心怀高远。这种对“平淡”的追求,表现了他对名利的漠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后两句则转为反问,展现了他对世俗风气的批判,询问谁能在名利的道路上奔波,愿意侍奉玉皇,归向更高的精神境界。整首诗语调平和,情感真挚,透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生在儒家遇太平”:表达了诗人出生在儒家文化背景下,生活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中。
    • “悬缨垂带布衣轻”:通过“布衣”与“悬缨”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不追求官位,只愿轻松自在的态度。
    • “谁能世路趋名利”:发出对名利追逐的质疑,表明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不屑。
    • “臣事玉皇归上清”:表达了对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强调超脱世俗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手法,“悬缨”和“布衣”形成鲜明对照,突出诗人对权位的超然态度。
    • 反问句的使用增强了诗的思想深度,促使读者思考。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名利的批判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 儒家:象征着道德和理想,代表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 太平:象征着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 布衣:代表着简单和真实的生活状态,象征对物质的放下。
  • 玉皇与上清:象征着道教文化中的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代表了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布衣”指的是什么? A. 官员
    B. 普通百姓
    C. 学者
    D. 商人

  2.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追逐
    B. 轻视漠然
    C. 无所谓
    D. 忽视

  3. “臣事玉皇”的意思是?
    A. 侍奉权贵
    B. 追求名利
    C. 效忠于天帝
    D. 追求财富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李升的《元白席上作》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但李升更强调对名利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李升诗集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鹊桥仙 次韵贺费彦升寿六十 鹊桥仙 鹊桥仙·仙子 鹊桥仙 其二 挽王母沈孺人 鹊桥仙 寓园海棠 鹊桥仙 其二 盆中海棠四季著花,用先君子韵赋此殿集 鹊桥仙 再寄爽翁二解 鹊桥仙 鹊桥仙 蒙城舟中读云臣蝶庵词 鹊桥仙·吉祥草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引以为戒 誓愿 廾字旁的字 糹字旁的字 群芳争艳 禾黍故宫 绝招 劝耕 得步进步 卝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玄览 抚世酬物 包含拼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朕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