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别陕州王司马》

时间: 2025-05-01 13:59:07

诗句

笙歌惆怅欲为别,风景阑珊初过春。

争得遣君诗不苦,黄河岸上白头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9:07

原文展示:

笙歌惆怅欲为别,
风景阑珊初过春。
争得遣君诗不苦,
黄河岸上白头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离别的惆怅,笙歌声中我心中满是不舍,眼前的风景依旧迷人,春天刚刚过去。为了不让你心中感到苦闷,我想尽量写些诗句送给你,但在黄河岸边,已是白发苍苍的人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笙歌:笙和歌,指音乐和歌唱。
  • 惆怅:忧愁、伤感。
  • 阑珊:形容景色的稀疏或渐渐消失。
  • 遣君:遣,送别;君,指朋友或离别的人。
  • 白头人:指年老的人,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典故解析:

  • 黄河: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对社会疾苦的关注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社会生活、自然景观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可能是在某次宴会或聚会后临别,感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离别情感,开篇的“笙歌惆怅欲为别”便将读者带入一种伤感的氛围之中,音乐的欢快与内心的惆怅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诗人描绘了初春的美丽风景,似乎在回忆和珍惜与友人相处的时光。然而,随着春天的过去,诗人意识到离别已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争得遣君诗不苦”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通过诗歌缓解离别的痛苦,却又感到无能为力,最后以“黄河岸上白头人”结束,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令人感慨万千。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欢乐与离愁的交织,使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笙歌惆怅欲为别:音乐欢快,但内心却充满了离别的愁苦。
  • 风景阑珊初过春:春天的美景刚刚过去,显得有些冷清。
  • 争得遣君诗不苦:想要通过诗歌来安慰朋友,却感到力不从心。
  • 黄河岸上白头人:在黄河岸边,已是年老的人,感叹人生的短暂。

修辞手法:

  • 对比:欢快的音乐与内心的惆怅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使用“黄河”和“白头人”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深切思考,表现了对友人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生苦短、离愁别绪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笙歌:象征欢乐的聚会与离别的伤感。
  • 风景:代表美好的回忆与短暂的时光。
  • 黄河:代表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历史的悠久。
  • 白头人:象征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笙歌”指的是什么? A. 音乐和歌唱
    B. 离别的悲伤
    C. 自然风景
    答案:A

  2. “黄河岸上白头人”表达了什么含义? A. 长寿的象征
    B. 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C. 对友人的祝福
    答案:B

  3. 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友情的欢乐
    B. 离别的惆怅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绘了思念与离愁。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别陕州王司马》与李白的《送友人》,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白居易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满庭芳·昨日花开 满庭芳 自破坐 满庭芳 满庭芳 满庭芳 满庭芳 鸣鹤馀音卷之三 满庭芳 奉答张桐君惠阳幕中见怀 满庭芳 赠*州王三校尉 满庭芳 和芝阳灵元子卫信道韵 满庭芳 攒三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知其一,未知其二 回源 反文旁的字 扬名后世 黍字旁的字 局家 名价日重 爻字旁的字 涤瑕荡垢 殃国祸家 略开头的成语 建之底的字 金轩 包含蠖的词语有哪些 风字旁的字 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屡试不第 朱丹其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