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2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28:31
行路难 其六
作者: 骆成骧 〔近代〕
君不见吕梁之水鼋鼍不敢上,
令人一望一惆怅。
神鲤一跃龙门低,
曝腮点额羞云泥。
金鳞沙尾无不可,
绝云升天谁如我。
一旦天门折翼归,
垂头伤损难再飞。
楚人自王越人帝,
蛮夷窃号徒儿戏。
新室为蛇魏室虎,
汉家朝庭何负汝。
悠悠世事安足论,
广池高官多盗门。
你看吕梁的水,连鼋鼍都不敢上岸,
这一幕让人一看就感到惆怅。
神鲤一跃龙门,身姿矫健,
仿佛在对着浑浊的泥水感到羞愧。
金鳞和沙尾的鱼没有什么不能的,
谁能像我一样,直冲云霄?
一旦天门折翼返回,
低头伤心,难再飞翔。
楚国人自以为王,越国人称帝,
蛮夷的称号不过是儿戏。
新室如蛇,魏室如虎,
汉朝的朝廷岂能辜负你?
世事悠悠又有何足论,
而那些高官却多是盗贼。
骆成骧,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时期。其诗风多为豪放激昂,常抒发个人志向与对社会的关切。他的作品多描绘历史与人生的哲理,反映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行路难》系列诗作是骆成骧对于人生困境的深刻感悟,特别是对于社会不公、官场腐败的思考。此诗创作于动荡的历史时期,诗人在经历个人的失败与挫折后,愈发感受到对理想的追寻与现实的无奈。
《行路难 其六》通过对神鲤与鼋鼍的对比,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开篇即用吕梁之水的场景,传达出一种压抑的气氛,让人感到沮丧。神鲤跃龙门的比喻,使人联想到成功的渴望和追求,但随即又回归到现实的失落与无奈。诗中反复提及的“折翼”暗示着理想的破灭,透露出一种悲伤的情绪。
在诗的后半部分,骆成骧用“楚人自王越人帝”的对比,揭示出当时社会的不公与混乱,指出高官的贪腐现象。最后,诗人对世事的反思更是透出一种无奈与失望,强调了对理想的追寻在现实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整体上,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批判与自我理想的追问,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与时代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追求的渴望与现实无情的对比,展现了个体在社会与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呼吁人们对理想的坚守。
诗中提到的“神鲤”象征什么?
“楚人自王越人帝”中的“王”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高官多盗门”表达了什么?
通过对诗词的深入解析与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骆成骧的创作意图和时代背景,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