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行路难 其五十》

时间: 2025-04-27 15:34:55

诗句

吾师托钵事终南,死后依然守一龛。

说著钳锥随堕泪,旁人不信是同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4:55

原文展示:

吾师托钵事终南,
死后依然守一龛。
说著钳锥随堕泪,
旁人不信是同参。

白话文翻译:

我的老师在终南山托钵修行,
死后仍然守着一个龛。
说到这里,钳锥的声音让我泪流满面,
旁人却不相信这是同道中人所感。

注释:

  • 托钵:指僧人携带钵盂乞食的行为,这里引申为修行的生活方式。
  • 终南:指终南山,位于陕西省,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 :佛教或道教用来供奉神灵或祖先的架子。
  • 钳锥:指一种手工艺品的工具,这里可能用作比喻,代表师承或技艺的传承。
  • 同参:同道中人,指修行相同的人。

典故解析:

  • 终南山:在中国文学中,终南山常常象征着隐士的理想生活,许多文人墨客向往在此隐居、修道。
  • 托钵僧:托钵僧的形象在文学中代表了追求真理、清贫无欲的修行者,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澄之(1642-1715),清代诗人,字仲明,号澄之,江苏人。钱澄之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他的诗作常蕴含哲理,关注人生的意义。

创作背景: 《行路难 其五十》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师道、修行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师长的追忆,表达了对师承与传承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的不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诗的开头提到师父托钵的生活,既体现了对师父艰辛修行的敬佩,也暗示了修行者的孤独与坚持。尤其“死后依然守一龛”,表现出对师父精神的景仰,老师的存在不仅在生前,更延续至死后,象征着对信仰和追求的坚持。

接下来的“说著钳锥随堕泪”,深刻揭示了作者因思念师父而产生的情感冲击,钳锥的声音在此成为情感的引子,揭示了师徒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而“旁人不信是同参”则反映了外人对这种情感的误解和冷漠,表达了作者在情感上孤独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师父的怀念,探讨了修行、人生与死亡的关系,展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哲理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吾师托钵事终南”:讲述了师父在终南山修道的生活,强调了师父的修行背景。
    • “死后依然守一龛”:师父的精神在死后依然存在,象征着信仰与传承的力量。
    • “说著钳锥随堕泪”:情感的流露,通过钳锥的声音引发泪水,表现出对师父的思念。
    • “旁人不信是同参”:外界的无理解和冷漠,让作者感到孤独。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钳锥作为情感的象征,表现出深厚的师徒情谊。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通过对师父的追忆,探讨了师承与个人情感的深厚,展现了修行者对信仰的执着与对逝去的怀念。

意象分析:

  • 师父:象征着智慧和精神的引导。
  • 钳锥:代表技艺与传承,隐喻师徒情义。
  • :象征着信仰的坚守与传承。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终南”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河南
      • B. 陕西
      • C. 四川
    2. “托钵”指的是:

      • A. 吃饭
      • B. 修行
      • C. 乞食
    3. 诗中“旁人不信是同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高兴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行路难》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行路难》相比,钱澄之的《行路难 其五十》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生活艰辛的豪情壮志。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和情感表达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年表》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相关查询

十二月二十日作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十三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九 还司即事 其一 鲁港 又呈中斋 其二 石楼 晓起 其一 入山即事 和故人韵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乘虚而入 洋芋 欠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风风雨雨 人字头的字 出奇无穷 宏流 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呼来喝去 镸字旁的字 远业 自取其咎 狗猛酒酸 可喜可贺 结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