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0:45
三年习气已消磨,曾约东还此再过。
古寺烧残老僧死,留予一顶教谁摩?
三年的旧习已经消磨殆尽,曾经约定再东归此地。
古寺已被烧毁,老僧也已去世,留下的这顶教谁来摩挲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钱澄之(1642—1710),字梦阮,号天池,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古寺与老僧的描写,反映了对传统文化与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诗人将自己与古寺、老僧的关系巧妙结合,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中“三年习气已消磨”一句,表明时间的流逝和个人习惯的改变,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接着“曾约东还此再过”则显现出一份约定和期望,表达了对过去的眷恋。
然而,转折的“古寺烧残老僧死”则带来了沉重的现实感,古寺的毁灭象征着文化与历史的消逝,而“老僧”的去世则是对智慧与信仰的失落。最后的“留予一顶教谁摩?”更是流露出无尽的哀伤,留下的只有一顶空无一物的教,象征着失去的信仰和无法传承的文化。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使得情感更加深刻,既有怀旧的温情,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深刻地揭示了时代变迁对个体的影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传统文化与智慧失落的惋惜,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习气”指的是什么?
诗人“曾约东还此再过”表达了什么情感?
“留予一顶教谁摩?”中的“摩”是什么意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