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1:34
夜闻雨声赋古风时赵使君祈雨之翌日也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山斋道人梦魂清,梦中细响忽可听。
三峡流泉出幽隐,万蚕食此春叶声。
又疑相如夜病渴,蟹眼乱沸石鼎鸣。
呼童起视果安在,云是四檐甘雨倾。
于时火流祗三日,田兆正作龟纵横。
昨朝太守拜坛下,五龙奉命云雷惊。
小儿放散蜥蜴去,神鼓罢击巫舞停。
田翁翻沟出剩水,妇子田边笑相迎。
商量今岁多酿酒,是间指日当云平。
山斋一饱想无虑,摩腹卧看秋风生。
山中居士的梦境清新,梦中细微的声响忽然可听。
三峡的水流从幽谷间涌出,万蚕在春天的树叶上啃食声响。
又仿佛是相如夜间因口渴而病,蟹眼般的沸水在石鼎中发出响声。
我叫童子起来查看,果然是四檐上甘甜的雨水倾洒。
此时火流已有三日,田野中正是龟形的田兆纵横交错。
昨天下官拜坛,五龙奉命造云雷震撼。
小儿们放散蜥蜴去玩,神鼓也停止了巫舞的声响。
田翁翻沟挖出剩余的水,妇女和孩子在田边欢声笑语相迎。
大家讨论今年的酿酒多,暗指日后应该会云开见日。
我在山中悠然自得,抚肚子躺着看秋风起。
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情风貌,常蕴含哲理与情感。
此诗写于赵使君祈雨后的第二天,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以及对人间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本诗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雨后的山中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的“梦魂清”一语,透露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给人以清新之感。接下来的描写通过细微的声音传递出春天的气息,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万蚕食此春叶声”,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也暗示了生命的繁衍与生长。
诗中运用典故,提到相如之渴,既增加了诗的文化底蕴,也引发读者对古人的思考。同时,通过对小儿、田翁、妇女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雨后恢复生机的欢乐情景,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
最终的“摩腹卧看秋风生”,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悠闲与满足,也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形成了一种哲理的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寓意丰收与希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欢乐,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三峡”是哪种自然景观?
“田翁翻沟出剩水”中的“田翁”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五龙”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