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1:2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1:27:08
路始阴山北,迢迢雨雪天。
长城人过少,沙碛马难前。
日入流沙际,阴生瀚海边。
刀镮向月动,旌纛冒霜悬。
逐兽孤围合,交兵一箭传。
穹庐移斥候,烽火绝祁连。
汉将行持节,胡儿坐控弦。
明妃的回面,南送使君旋。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边境的严酷环境和战争的艰辛。起初,阴山的北面,漫天飞舞着雨雪,路途遥远。长城之上,行人稀少,沙漠中的马匹也难以前行。夕阳西下,映照着流沙的边缘,阴影在浩瀚的海边升起。刀光剑影在月下闪动,旗帜在霜雪中飘扬。猎兽的孤独围猎,战斗的信息却能通过一箭传递。帐篷外,斥候被移动,烽火在祁连山上已然绝迹。汉朝将领持节出发,而胡人则坐在弦上待发。明妃的回眸,南行送别使君。
马戴,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边塞诗著称,善于描绘边疆的风土人情与战争场景。他的诗歌情感真挚,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边疆战事频繁之时。诗人通过对北方严酷自然环境与战斗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佩与对战争的思考。
《送和北虏使》是一首充满苍凉与豪情的边塞诗,展现了北方边境的严酷环境和战争的悲壮。诗的开头,作者描绘了阴山北面漫天飞雪的情景,给人一种寒冷孤寂的感觉,进一步烘托了边疆行旅的艰辛。接着,长城之上人迹罕至,沙漠中的马匹也难以行走,显示出战乱对生活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刀镮向月动,旌纛冒霜悬”描绘了战斗的紧迫感,刀剑在月光下闪动,军旗在寒霜中飘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此时,敌人和猎物的孤独围合,以及信息传递的箭矢,进一步突显了战争的紧迫与孤独。
最后几句中,诗人提到汉将出征,胡儿待发,展现出战争双方的对峙状态。明妃的回眸暗示着对故土的思念与离别的哀愁,诗意在此达到高潮,展现了对国家、民族的深情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渲染,成功地传达了对战争的思索与对将士的敬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北方边境的描绘,反映了战争的艰辛与孤独,同时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佩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阴山”位于哪个方向?
A. 南
B. 北
C. 东
D. 西
“刀镮向月动”这句中的“刀镮”指的是什么?
A. 刀的环状部分
B. 一种兵器
C. 战马
D. 旗帜
诗的最后提到的“明妃”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王嫱
B. 王昭君
C. 西施
D. 貂蝉
答案:
马戴的《送和北虏使》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为边塞诗,但前者更注重对战争环境的细腻描绘,而后者则以壮阔的自然景象与人情交织,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两者都体现了对边疆生活的深刻思考,但表达方式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