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道友入天台山作》

时间: 2025-07-28 08:14:33

诗句

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

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

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

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8:14:33

原文展示:

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
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
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
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

白话文翻译:

我常常回忆起去天台山的日子,如今迁居到海岛,内心感到空虚。
在寒冷的天气中,远望那青翠的琪树,薄雪覆盖的石桥通向远方。
在飞泉的水边漱口,在早晨的霞光中享用美味的食物。
我希望终老在赤城山里,与你共披厚重的衣裳。

注释:

  • 却忆:却是指“却又”,忆是思念、回忆。
  • 移居:迁移居住。
  • 海岛空:指海岛的生活感觉空虚。
  • 寒琪树:琪树即美玉般的树,寒指寒冷的天气。
  • 雪浅:薄雪,雪层很薄。
  • 漱齿:用水漱口。
  • 餐霞:在晨霞中用餐。
  • 赤城:赤城山,传说中的道教圣地。
  • 披氅:披上厚重的衣服。

典故解析:

  • 天台山:道教名山,位于浙江省,以其清幽的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 赤城:常与道教联系在一起,象征着隐逸和追求清净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于盛唐,身世背景较为复杂。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离开天台山,迁居海岛之后,表达了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及对未来隐居生活的期待。

诗歌鉴赏:

《送道友入天台山作》是一首表现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向往的诗作。整首诗透过对天台山的回忆,展示了诗人对过往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状的失落。诗中描绘的意象,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不仅渗透着对自然美的感知,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诗的最后两句“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则表现出诗人希望与友人一同隐居山林、共度余生的愿望,流露出一种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深思。这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马戴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风格,兼具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却忆天台去:回忆过去到天台山的日子,表现出对过去的留恋。
  2. 移居海岛空:迁移到海岛生活,心中却感到空虚。
  3. 观寒琪树碧:描写眼前的寒冷天气中,青翠的琪树,展现出自然之美。
  4. 雪浅石桥通:描绘雪层薄,石桥依然通向远方的景象,既有自然的美感,也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5. 漱齿飞泉外:在飞泉旁漱口,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享受。
  6. 餐霞早境中:清晨在霞光中用餐,充满诗意。
  7. 终期赤城里:希望在赤城山中终老,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8. 披氅与君同:与友人一同共度余生,强调了友情的重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意象比喻自然景色,增强诗歌的意境。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结构,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诗人在追求宁静生活的同时,也渴望与知音共享这一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台山:象征道教文化与隐逸生活。
  • 寒琪树:象征自然之美,表达诗人的感受。
  • 赤城:代表理想的隐居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台”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道教名山
    B. 大城市
    C. 海岛

  2. 诗人希望与谁一同隐居? A. 家人
    B. 君友
    C. 朋友

  3. “漱齿飞泉外”中的“漱齿”是指什么? A. 用水洗手
    B. 漱口
    C. 吃饭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比较马戴与王维的隐逸诗作,马戴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卜算子 和漱碧 卜算子 其二 卜算子 其八 白荡烟村 卜算子 初春游寓山看花 卜算子·张在初观察席上分咏,余得蒲草 卜算子 卜算子 其三 卜算子 紫薇 卜算子(再和彦猷) 卜算子 书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歙的词语有哪些 虚左相待 谨遇 山温水软 阴刻 艮字旁的字 显士 兔死狐悲 韋字旁的字 绫罗绸缎 金字旁的字 咬得菜根 业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卒尔 远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