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

时间: 2025-05-02 06:22:54

诗句

寂寞虚堂里,琴书共晏然。

饥炊野田粟,渴饮石溪泉。

清淡四檐月,氤氲半篆烟。

圣贤名教外,细玩杜陵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2:54

原文展示:

寂寞虚堂里,琴书共晏然。
饥炊野田粟,渴饮石溪泉。
清淡四檐月,氤氲半篆烟。
圣贤名教外,细玩杜陵编。

白话文翻译:

在寂静空旷的厅堂里,琴声和书卷相伴,安然自得。饥饿时煮野田的粟米,口渴时饮用石溪的泉水。清幽的月光洒在四个檐角,烟雾缭绕,像半篆的书法。超越圣贤和名教,细细品味杜甫的诗篇。

注释:

字词注释:

  • 寂寞:孤独、冷清。
  • 晏然:安静、悠然自得的样子。
  • 饥炊:饥饿时煮饭。
  • 野田粟:指野外的粟米。
  • 氤氲:烟雾缭绕的样子。
  • 篆烟:指书法中的篆体,形容烟雾的形状。
  • 杜陵:指杜甫的故乡,常用来代表杜甫的诗作。

典故解析:

  • 杜陵编:指杜甫的诗作及其思想,杜甫被誉为“诗圣”,其作品常探讨社会现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居仁,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体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与士人理想的矛盾反映在其诗中,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生活场景。开篇“寂寞虚堂里”,便设定了一个孤独的环境,接着“琴书共晏然”说明了诗人对琴书的热爱与沉浸。从饥饿与口渴的描绘可以看出,诗人更倾向于简单质朴的生活,选择自然的食物与泉水,表现了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后半部分的“清淡四檐月,氤氲半篆烟”则通过优美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清幽的美感,仿佛月光与烟雾交织成画,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最后一句“圣贤名教外,细玩杜陵编”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传统圣贤教化的反思,强调了个人对杜甫诗作的细腻品味,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的深厚理解与尊重。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文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独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寂寞虚堂里:描绘空旷的厅堂,传达孤独感。
  2. 琴书共晏然:展现诗人对琴书的享受,生活宁静。
  3. 饥炊野田粟:表现诗人朴素的生活态度。
  4. 渴饮石溪泉:追求自然的简单生活。
  5. 清淡四檐月:月光洒落,营造优雅气氛。
  6. 氤氲半篆烟:烟雾缭绕,增添诗意。
  7. 圣贤名教外:超越传统教化,表达独立思考。
  8. 细玩杜陵编:体现对杜甫诗作的品味和崇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状态比拟为琴书相伴的悠然。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韵律感。
  • 象征:月光和烟雾象征清幽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名教的反思,同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学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书:象征文人雅趣与内心世界。
  • 野田粟:象征自然与朴素生活。
  • 石溪泉:象征清新与生命之源。
  • 月光:象征孤独与清幽。
  • 篆烟:象征文化与书法艺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寂寞虚堂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孤独
    • C. 欢乐
    • D. 厌倦
  2. “饥炊野田粟”中的“野田粟”代表了什么?

    • A. 豪华的食物
    • B. 自然的食物
    • C. 传统的食物
    • D. 现代的食物
  3. 诗中提到的“杜陵编”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杜甫的诗作
    • C. 一座山
    • D. 一种饮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胡居仁的《和》与王维的《鹿柴》都强调自然与宁静,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胡居仁则更注重内心的独立与文化的反思。

参考资料:

  1. 《明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选读》
  3. 《杜甫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曲游春 西湖,和草窗韵 曲游春 废园 曲游春 曲亭 曲游春 雨后 曲游春·己卯岁元夕里中张灯殊盛而风雪阻之 曲游春 曲游春 郊外探春作 曲游春 上巳修承招同诸子修禊 曲游春 花朝 曲游春 其二 李公子明湖秋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酉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一顾千金 香字旁的字 擦澡 梦开头的成语 晕晕忽忽 画地作狱 耳字旁的字 包含梯的成语 膨大 双人旁的字 急飕飕 宁靖 顾说他事 林凤祥 威武不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