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桃源径》

时间: 2025-07-29 04:59:34

诗句

十亩红桃径,穿花过水西。

清泉来不断,行客到应迷。

露锦披芳坞,晴霞倒碧溪。

年年春意在,当会自成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4:59:34

原文展示:

十亩红桃径,穿花过水西。
清泉来不断,行客到应迷。
露锦披芳坞,晴霞倒碧溪。
年年春意在,当会自成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十亩宽的桃花小径,蜿蜒穿过花丛,流向水边的西面。清澈的泉水不断涌出,经过这里的行人都会迷失在这美丽的景致中。露水像锦缎一样洒在芳香的花坞上,晴朗的霞光倒映在碧绿的溪水中。每年春天的气息总是存在,这里自然会形成一条通往桃源的道路。

注释:

  • 十亩:十亩地,形容桃花的面积很大。
  • 红桃径:桃树的花道,特指盛开的桃花小径。
  • 穿花过水:形容小径穿过花丛,跨过水面,生动描绘出景致的美丽。
  • 清泉:清澈的泉水,象征着自然的纯净。
  • 行客:路过的行人,暗示着诗的普遍性。
  • :迷失,形容行人在美丽的景色中流连忘返。
  • 露锦:露水像锦缎一样美丽,形容清晨的自然景象。
  • 晴霞:晴天的霞光,象征着美好的天气与环境。
  • 碧溪:清澈的溪水,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春意: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美好。
  • 自成蹊:自然形成的小路,表达了自然之美的自然而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其诗歌作品而闻名,作品风格多以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为主题,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一个闲暇的日子,诗人游历到象山的西山谷,受到周围美丽自然景色的启发而作。诗中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桃花小径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好。诗的开头以“十亩红桃径”引入,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紧接着“穿花过水西”,生动地表现出小径的蜿蜒曲折,吸引读者的眼球。泉水的清澈,行人的迷失,赋予了这幅自然画面以灵动的气息。接下来的“露锦披芳坞”,用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清晨露水的美丽,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而“晴霞倒碧溪”则通过对比,突显了天气的晴朗与溪水的清澈,进一步增强了景色的美感。最后一句“年年春意在,当会自成蹊”,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依恋,也寓意着自然的永恒与生命的延续。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亩红桃径:描绘了一个开满红桃花的小径,面积广阔,充满生机。
  2. 穿花过水西:小径蜿蜒穿过盛开的花朵,延伸到水边,暗示自然的美丽。
  3. 清泉来不断: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断,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4. 行客到应迷:形容路过的行人都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流连忘返。
  5. 露锦披芳坞:清晨的露水像锦缎一样,洒在芳香的花丛中,增添了诗的细腻感。
  6. 晴霞倒碧溪:晴天的霞光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表现出光影的变化。
  7. 年年春意在:每年春天的气息依旧存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8. 当会自成蹊:自然形成的道路,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露锦”比喻露水的美丽,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桃花、小径、泉水等自然意象,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求一片属于自己的桃源,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桃花:象征着春天与生命的美好,寓意着希望与新生。
  • 小径:代表了人生的道路,蜿蜒的形态暗示着生活的多样性。
  • 泉水:象征着纯净与自然的流动,传达出生命的活力。
  • 露水:象征着清晨的新生与希望,体现了自然的细腻之美。
  • 晴霞:象征着阳光明媚的美好状态,带来温暖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亩红桃径”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沙漠
    b) 桃花盛开的道路
    c) 雪山

  2. 诗人通过小径的描写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繁忙的生活
    b) 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c) 城市的喧嚣

  3. “清泉来不断”中的“不断”是指什么? a)泉水流淌不息
    b)泉水停止流动
    c)泉水变得浑浊

答案:

  1. b) 桃花盛开的道路
  2. b) 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3. a) 泉水流淌不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经典作品,同样描绘了桃花源的理想乡。
  • 《春晓》:孟浩然的诗作,表现春天的景象与美好。

诗词对比:

《桃花源记》和《余至象山得邑西山谷佳处暇日过游因其亭榭泉木离为十咏 桃源径》都表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但《桃花源记》更侧重于理想境界的描绘,而林旦的诗则更关注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与对生活的感悟。两者都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创作》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淡黄柳·咏柳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清平乐·将愁不去 浪淘沙·红影湿幽窗 于中好·独背残阳上小楼 河传·春浅 赤枣子·寄语酿花风日好 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处堂燕雀 風字旁的字 包含俎的成语 始结尾的成语 吕翁 贱敛贵发 臣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做鬼做神 病字头的字 抬肩 齐镳并驱 止字旁的字 侪好 极知 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闭门羹 撒村骂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