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7:5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7:53:22
别淮上诸故人 其三
作者: 陈璟章 〔清代〕
我今涉波涛,远适蛟龙窟。
秋风动地来,独眺长安月。
长安众才薮,冠带阗金阙。
自无千里技,恐终致竭蹶。
出门何所求,仰天空咄咄。
亦知与俗违,谁能换傲骨。
虽非玉求沽,敢令车无軏。
愿君迈前修,芳华易销歇。
思君若痼疾,魂梦时飞越。
耿耿万里心,相思成白发。
我如今在波涛中漂泊,远行到蛟龙的洞府。
秋风带着阵阵寒意,独自遥望长安的明月。
长安是人才的聚集地,门阀显赫如金阙。
我却没有千里之才,恐怕终究会失败。
出门之后我寻求什么呢?仰望天空感叹不已。
我知道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谁能改变我傲骨的性情?
虽然并非为了追求美玉,但我也希望车马不至于无轨。
希望你能在前方努力进取,芳华易逝,时光不再。
思念你就如同一种顽疾,梦中时常飞越你身边。
我对你的思念在万里之外,愈发使我白发苍苍。
陈璟章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为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故人的怀念。他的诗歌风格常带有浓厚的乡愁和对理想的追求,字句之间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作于诗人离开故乡,远行他地之际,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不安。诗中通过秋风与明月的意象,渲染出离别的愁绪,同时也映射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别淮上诸故人 其三》以其清晰而富有层次的情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离别画面。开篇“我今涉波涛,远适蛟龙窟”便营造出一种身处艰难境地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波涛的描写,暗示了人生旅途的坎坷与不易。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长安,明月映照下的长安既是繁华的象征,也是他心中理想的寄托。
诗中“长安众才薮,冠带阗金阙”,通过对长安的描绘,突显出作者对才华与地位的渴望。但是“自无千里技,恐终致竭蹶”则流露出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和对未来的忧虑。接下来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深思,虽然他心中有理想,但现实的重重困难让他感到无奈。
“思君若痼疾,魂梦时飞越”一句,深切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思念如同一种病痛,时常缠绕着他,让他无法自拔。而“相思成白发”则用生动的意象,展示了思念的深沉与漫长,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情感的积累。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道路的反思,展现了一位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本诗通过对离别与思念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蛟龙窟”象征什么?
A. 安静的港湾
B. 荒凉的土地
C. 未知的挑战
D. 繁华的都市
诗人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A. 通过描绘长安的繁华
B. 将思念比作顽疾
C. 描述自然景色
D. 叹息人生的无奈
“相思成白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财富的渴望
B. 对时间的感慨
C. 对友谊的珍视
D.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1. C 2. B 3. B
李白《月下独酌》
李白在这首诗中同样表达了对孤独与友人的思念,但他的情感更为豪放,借酒消愁,展现了一种洒脱的态度。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的这首诗则更为沉郁,集中在离别的愁苦与对未来的担忧中,情感细腻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