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6:47
见张魏公二首
冯时行
危机易蹈退难安,
进退如公地最宽。
忧国忧家双鬓白,
通天通地一心丹。
久虚海宇苍生望,
专结庭帏采绶欢。
终始哀荣情罔极,
谁云忠孝两全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忠孝之道的深刻思考与困惑。在危机时刻,退缩变得容易,而安定却难以得到;在进退之间,就如同张魏公那样,胸怀宽广。作者忧国忧家的心情让他的鬓发变白,志向高远,想要通天彻地,心中却只有赤诚。长久以来,苍生仰望着海宇,作者在庭前结下了欢愉的绶带。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哀伤与荣耀的情感都无法言尽,谁说忠孝之道就一定难以兼顾呢?
张魏公:指张耒,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以清白和宽容著称。诗中提到他,意在表现胸怀广阔与忠诚之道。
冯时行,字子厚,号听雨,宋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作品多描写时事、抒发个人情感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直白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见张魏公二首》创作于国家动荡时期,诗人借张魏公之名,表达自己对国家和家庭前途的忧虑,及对忠孝两全的深刻思考,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
这首诗通过对张魏公的描绘,强调了忠诚和责任感的重要性,表现出诗人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切关怀。开头部分通过“危机易蹈退难安”的描述,展现了在国家动荡时,个人的无奈与困扰。接着,诗人以“进退如公地最宽”对张魏公的赞美,表明理想中领导者应有的宽广胸襟。
诗中“忧国忧家双鬓白”,不仅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也反映了许多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共同困境。通篇诗句流露出深邃的忠诚与忧虑,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思。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凝练有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理想的追求,是对忠孝传统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围绕忠孝、国家与家庭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渴望在困境中保持忠诚与责任感的情感基调。
“危机易蹈退难安”中的“危机”指什么?
张魏公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因为什么而双鬓变白?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冯时行及其作品的背景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