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拟古 其三》

时间: 2025-05-02 13:23:49

诗句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3:49

原文展示

拟古 其三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白话文翻译

在仲春时节,遇到了及时的春雨,刚刚听到雷声从东方传来。
众多蛰伏的生物纷纷惊醒,草木也开始茁壮生长。
翩翩而来的新燕,成双成对地飞入我的小屋。
它们的先前巢穴仍然在那里,彼此携手返回旧居。
自从分别以来,家门口已日渐荒芜。
我的心虽不如坚石,但你的情感又如何呢?

注释

  • :遭遇,遇到。
  • :惊醒,受到惊吓。
  • 纵横舒:草木生长得茂盛、舒展。
  • :小屋、住房。
  • :鸟的窝。
  • 荒芜:荒凉、凋零。

典故解析

  • “仲春”指春季的中间,代表春天的生机盎然。
  • “燕”是春天的使者,象征着希望和重聚。
  • 此诗暗合了“离别”与“重逢”的主题,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的诗人和隐士。他以田园诗闻名,强调自然与人和谐的生活。他的作品多反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厌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陶渊明隐居期间,反映了他对春天的感受以及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陶渊明的《拟古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离别后的孤寂。开篇以“仲春遘时雨”引入春天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春雨滋润万物的场景。接着,雷声的响起象征着春的真正来临,带来了对生命的唤醒。诗中“众蛰各潜骇”,形象地体现了万物复苏的景象,草木的生长与生物的活动,令人感受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新燕的归来则是对旧日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曾经的渴望与温暖的回忆。最后两句“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则引发出一种悲凉的情感,展现了岁月流逝后的荒凉和心灵的孤独。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生机与个人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陶渊明对生命、时间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春天的中期,偶遇及时的春雨,雷声开始在东方响起。
  2.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众多蛰伏的生物纷纷惊醒,草木开始茁壮生长,展现生命的活力。
  3.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新来的燕子轻盈飞入我的小屋,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4.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它们的旧巢仍在,彼此相伴返回旧居,体现了归属感。
  5.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自从分别以来,家门口已渐渐荒凉,显现出孤独与失落。
  6.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我心虽不如坚石般冷漠,但你的情感又将如何呢?

修辞手法

  • 拟人:赋予“燕”以情感,表现归属感与温暖。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春天的生命力与个人的孤独感展开,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怀念与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新生与希望。
  • 燕子:象征归属和温暖的人际关系。
  • 荒芜:反映孤独与失落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燕”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归属与希望
    C. 失落

  2. “自从分别来”一句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失落
    C. 思念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拟古 其三》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但陶渊明更侧重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参考资料

  • 《陶渊明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梅影 秋风 郭频伽病起怀人图 题花南老屋 寄长蘅二首 其二 寄长蘅二首 其一 送陈献甫之云栖 读宋史张浚传二首 读宋史张浚传二首 河间道中杂兴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宁玉碎,毋瓦全 赏一劝众 歺字旁的字 坚忍质直 包含觜的词语有哪些 铁官钱 包含衄的词语有哪些 多事 包含民的词语有哪些 蒸沙为饭 舍身为国 人字头的字 特护 灰沙 金衔 兀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