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6:08
移居·其二
作者: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春秋季节有很多美好的日子,我登高写新诗。
朋友们在门口相呼,碰面时有酒可斟酌。
农人们各自回家务农,闲暇之时常常相思。
思念时便披上衣服,欢声笑语没有尽头。
这样的情感难道无法承受吗?无缘无故地就要离去。
衣食问题必须安排好,勤劳耕作不会欺骗我。
陶渊明生活在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有归隐之志。诗中描绘的场景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春秋佳日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视,同时也表现出对友谊的重视。
作者介绍: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陶渊明隐居后,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虽然政治动荡,但陶渊明选择了隐居,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移居·其二》是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一种生动描绘,也体现了他对友人、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展现了春秋的美好时节,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创作的灵感。陶渊明在此时选择登高作诗,表现了他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接下来的描写“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温暖的友谊。酒在古代不仅是饮品,更是交友、联络感情的媒介。诗人在这里用酒来象征友情的浓厚,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则表达了生活的真实与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忙碌,然而在忙碌之余,思念和牵挂却充盈着内心。诗中反复出现的“相思”二字,深化了情感的主题,突出人际关系的珍贵。
最后,陶渊明提出“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这一句以现实为基础,强调了勤劳和自给自足的重要性,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理性思考。整首诗浑然一体,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友谊的珍惜,反映了陶渊明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酒”象征友情)、对仗(如“登高赋新诗”与“过门更相呼”)等修辞手法,使得表达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体现了他闲适、清新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的“春秋多佳日”指的是哪两个季节?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诗中“衣食当须纪”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