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2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28:46
江畔谁家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在江边,哪一家在唱《竹枝》呢?前面的声音断断续续,后面的声音显得缓慢而低沉。
怪不得这歌调听上去很苦,原来是因为歌词悲苦,多是通州的司马(指的是司马光)所作的诗。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平易近人、情感真挚著称,既有社会批判的深度,也有个人情感的细腻。白居易生于盛唐,经历了政治动荡的晚唐时期。
《竹枝》创作于白居易晚年的某个时期,正值他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民间生活的体验。他通过这首诗表现了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涩与无奈。
《竹枝》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江边的民间歌唱场景,表现了生活的苦乐。诗中“前声断咽后声迟”,描绘了歌唱者的情感波动,仿佛经历了一段曲折的故事。歌声的断断续续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凄凉,隐含着对生活不易的感慨。
“怪来调苦缘词苦”一句,进一步揭示了歌曲的内容与演唱者的心境相互交织,歌词的悲苦使得旋律也显得格外沉重。诗中提到的“多是通州司马诗”,则暗示了这种苦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的反映。白居易以此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对民间文化的关怀以及对社会状况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民间歌唱的场景,表现了对生活现实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社会苦难的同情和对民间文化的热爱。
《竹枝》中提到的“谁家”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歌曲?
A. 长安
B. 通州
C. 洛阳
“前声断咽后声迟”描述了什么样的情感状态?
A. 欢乐
B. 伤感
C. 平静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之美
B. 社会苦难
C.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