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4:31
病假中南亭闲望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欹沈不视事,两日门掩关。
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闲。
闲意不在远,小亭方丈间。
西檐竹梢上,坐见太白山。
遥愧峰上云,对此尘中颜。
在病假期间,我懒懒地不想处理事务,已有两天关上门不出。
这才明白,身为官员,若不生病就无法享受闲适。
我心中的闲情并不在远方,而是在小亭子里方寸之间。
坐在西檐的竹梢下,可以看到遥远的太白山。
面对那高峰上的云彩,我感到深深的惭愧,面对尘世的我,心中满是愧疚。
白居易的《病假中南亭闲望》反映了他在官场生活的无奈与病痛期间的反思。太白山在唐代诗歌中常常象征着高洁的志向和逃避尘世的理想。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浅显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民生和个人情感。
这首诗写于白居易在病假期间,反映了他在疾病中的思考与对官场生活的感悟。他通过对自然的欣赏,表达了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在世俗压力下的无奈。
这首诗展现了白居易在病假期间的内心独白,诗中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由闲适的渴望。首句“欹沈不视事”直接揭示了他的病痛状态,表达了一种无力感和对事务的疏离。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出一个深刻的反思:身为官员,不生病便难得闲暇,这体现了官场的繁忙与压迫。诗人在小亭中静坐,虽然身处狭小的空间,却能够看到远方的太白山,象征着他心灵的渴望与追求。最后两句更是将内心的愧疚和对高洁理想的向往推向高潮,显示出他内心的挣扎与对尘世的无奈。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哲理。
全诗通过病假中的闲适反思,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由理想的向往,形成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是什么?
A. 河流
B. 太白山
C. 荷花
诗中“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工作的热爱
B. 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C. 对病痛的抱怨
诗中“小亭方丈间”指的是哪种状态?
A. 远行
B. 闲适
C. 忙碌
答案: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深入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的背景、风格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