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

时间: 2025-04-28 16:28:34

诗句

日暮天地冷,雨霁山河清。

长风从西来,草木凝秋声。

已感岁倏忽,复伤物凋零。

孰能不憯凄,天时牵人情。

借问空门子,何法易修行。

使我忘得心,不教烦恼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28:34

原文展示:

日暮天地冷,雨霁山河清。
长风从西来,草木凝秋声。
已感岁倏忽,复伤物凋零。
孰能不憯凄,天时牵人情。
借问空门子,何法易修行。
使我忘得心,不教烦恼生。

白话文翻译:

黄昏时分,天地间变得寒冷,雨后山河显得格外清晰。
长风从西方吹来,草木似乎都凝聚着秋天的声音。
我已经感受到岁月的匆匆,愈发伤感万物的凋零。
谁能不感到凄凉,天时总是牵动人心。
我想请教空门的高僧,怎样才能轻松修行?
让我忘却内心的烦恼,不再让忧愁生起。

注释:

  • 天地冷:指天气变冷,暗示秋季的来临。
  • 雨霁:雨停后,天晴的状态。
  • 长风: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凝秋声:草木因秋季而产生的寂静与凋零之声。
  • 岁倏忽:岁月如飞,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
  • 憯凄:感到凄凉、悲伤。
  • 空门子:指佛教的寺庙或僧侣。
  • 易修行:轻松地进行修行。
  • 忘得心:忘却心中的烦恼与执念。

典故解析:

  • “空门”是佛教的象征,表示修行的地方和修道的理念。白居易在此询问修行的法门,表现了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 “天时牵人情”反映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常关注社会民生,作品涵盖了诗、词、赋等多种形式。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可能是在秋天的某个日子,作者因感受到季节变换的凄凉而产生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蕴含了深邃的哲理。

诗歌鉴赏:

《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是一首充满秋日情怀的诗作,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冷与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伤和对生命脆弱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日暮天地冷”开启,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秋日气氛,接着描绘了“雨霁”的清新,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变化。

“长风从西来,草木凝秋声”运用意象的结合,传达了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沉寂,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后面的句子“已感岁倏忽,复伤物凋零”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不安。

最后两句“借问空门子,何法易修行。使我忘得心,不教烦恼生”则从个人情感转向对修行的探求,表现了白居易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希望通过修行来超脱世俗的烦恼。这一转折不仅增强了诗的哲理性,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暮天地冷,雨霁山河清:描绘秋天傍晚的寒意与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
  • 长风从西来,草木凝秋声:表现秋风带来的凉意和草木在秋季的沉寂。
  • 已感岁倏忽,复伤物凋零:感叹岁月流逝的迅速与万物凋零的无奈。
  • 孰能不憯凄,天时牵人情:感叹人在天时变化面前难以不感到悲伤。
  • 借问空门子,何法易修行:表达对佛教修行的求教,渴望寻找解脱之法。
  • 使我忘得心,不教烦恼生:希望通过修行来忘却烦恼,获得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草木凝秋声”比喻秋天的氛围,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感觉。
  • 对仗:如“日暮天地冷,雨霁山河清”,上下句的结构和意象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草木似乎在“凝秋声”,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秋天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尤其是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修行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暮:象征着生命的黄昏,暗示时间的流逝。
  • 秋声:代表着季节的变化,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情感。
  • 空门:象征着修行与超脱,代表追求精神安宁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风从西来”表达了什么?

    • A. 秋的气息
    • B. 春天的到来
    • C. 夏天的炎热
  2. 诗人向谁请教修行的法门?

    • A. 朋友
    • B. 空门子
    • C. 自己
  3. 诗中提到的“草木凝秋声”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生机勃勃
    • B. 寂静与凄凉
    • C. 欢乐与喜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同样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尤其是在草木凋零的场景中,情感与《客路感秋》相似,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送别之情,后者则更多关注修行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白居易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次韵梅山弟咏梅 杜鹃二首 泌生日二首 次韵董伯和镫夕有感二首 烛影摇红(寿声仲) 诗送读易堂张碧窗之扬 呈龄叟 挽黄提举震三章 三次书怀 次韵弟观授学陈子得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诗言志 食字旁的字 享誉 比居同势 一再则宥,三则不赦 韦字旁的字 卖主求荣 包含啤的词语有哪些 验定 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字头的字 见字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爱国一家 接应不暇 包含埠的词语有哪些 高挥 鱼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