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3:55
远别那无梦,重游自有期。
半年乡信到,两地赤心知。
坐久吟移调,更长砚结凘。
文人才力薄,终怕阿戎欺。
远离故乡的日子没有梦境的陪伴,重回故地总有再相聚的期盼。
半年后才收到家乡的信,两地的赤诚之心彼此知晓。
久坐吟诗,调子也随之改变,笔砚上更是因长时间的使用而结满霜。
文人虽然才华薄弱,终究还是怕被阿戎(即敌人)欺负。
“阿戎”是古代对敌方士兵的称呼,这里可以引申为对外敌的畏惧和对自身能力的自我怀疑。诗中提到的“砚结凘”,也暗示了诗人的创作状态和心境。
方干,字季方,号景阳,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方干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写送别、抒怀的诗作。
本诗写于诗人与故人分别后,心中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经历了半年后收信后的激动,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身文才的自谦,展现出一种矛盾的情感。
这首诗以离别和重聚为主题,充满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开头的“远别那无梦”便点出了离别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无奈与寂寞。接下来的“半年乡信到,两地赤心知”则转折为对故人的怀念,半年未见,依旧心心相印,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坐久吟移调,更长砚结凘”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间的流逝,诗人在长时间的吟诵中,情感与思绪的变化,仿佛笔墨已被岁月侵蚀。而最后一句“文人才力薄,终怕阿戎欺”则流露出对自身才华的自谦与对未知威胁的担忧,显示了诗人在追求文艺的路上所感受到的压力与脆弱。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形成了浓厚的思乡与惜别的氛围。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对文人身份的自省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诗人内心的脆弱。
诗中提到的“阿戎”指的是:
A. 朋友
B. 敵人
C. 故乡
D. 文人
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评价是:
A. 很高
B. 平常
C. 薄弱
D. 卓越
“半年乡信到,两地赤心知”中的“赤心”指代:
A. 友情
B. 爱情
C. 亲情
D. 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