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6:48
漳南罢郡如之任,
二十四州相次迎。
泊岸旗幡邮吏拜,
连山风雨探人行。
月中倚棹吟渔浦,
花底垂鞭醉凤城。
圣主此时思共理,
又应何处救苍生?
在漳南卸任的我,
二十四个州纷纷前来迎接。
停泊在岸边,旗帜招展,邮差恭敬地拜访,
连绵的山峦在风雨中探寻行人。
在月光下,我倚着船桨吟唱渔村,
在花丛中,我醉倒在凤城的美景之中。
圣主此时思虑国家的治理,
又该在哪里拯救百姓呢?
作者介绍:方干,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方干罢官归乡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反映了他关心民生、思虑国家治理的精神。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卸任后的闲适生活与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情感。开篇以“漳南罢郡”引入,表明卸任后的心情,接着以“二十四州相次迎”描绘了地方的热情和繁荣,展现了诗人与地方的深厚联系。接下来的描写如“泊岸旗幡邮吏拜”,将诗人置于一个动静结合的场景中,既有邮差的拜访,也有山间风雨的探寻,体现出诗人对环境的敏锐观察。
“月中倚棹吟渔浦,花底垂鞭醉凤城”则转向了诗人个人的享受,表明了他在自然中寻找乐趣和美感,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然而,最后两句“圣主此时思共理,又应何处救苍生”则引入了国家政治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思考如何拯救百姓的深重责任感。这种对比使整首诗既有个人的闲适,又有对社会的深切关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月中倚棹吟渔浦”和“花底垂鞭醉凤城”,形成了优美的意象与音韵。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个人生活的追求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关怀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二十四州”指的是:
A. 二十四个地方
B. 二十四个山头
C. 二十四个皇帝
“泊岸”指的是:
A. 停船靠岸
B. 远航出海
C. 在岸上行走
诗人对“苍生”的关心体现在:
A. 个人享乐
B. 对国家治理的思考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思考,但更多的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方干的这首诗则更加关注于国家与人民的关系,探讨了在享乐与责任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