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0:01
寒塞无因见落梅,
胡人吹入笛声来。
劳劳亭上春应度,
夜夜城南战未回。
都护今年破武威,
胡沙万里鸟空飞。
旄竿瀚海扫云出,
毡骑天山蹋雪归。
在寒冷的边塞,没有机会见到落梅,
胡人(指外族人)吹响的笛声传入耳中。
在劳劳亭上,春天应该已经过去,
而城南的战事却夜夜没有结束。
今年都护打破了武威,
胡沙飞扬,万里无鸟飞翔。
旄竿在浩瀚的海面上扫出云彩,
毡骑从天山上踏雪而归。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作品以边塞诗著称,常表达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家国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边疆频繁发生战争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边塞的景象与战事,反映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塞下曲二首》是皎然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边塞的寒冷与战事的紧迫感,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春天的渴望。开篇“寒塞无因见落梅”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失落与惆怅,梅花的凋零暗喻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接着“胡人吹入笛声来”,笛声的传入不仅仅是音符,更是外族入侵的象征,增添了诗中的悲凉气氛。
后续的描写则进一步展示了战事的残酷与无情,“夜夜城南战未回”道出了战士们的离别与无归,生死未卜的悬念让人心中愈发沉重。而“都护今年破武威”则是对战事结果的叹息,反映出边疆的动荡不安。
最后两句“旄竿瀚海扫云出,毡骑天山蹋雪归”则是对军队的描写,旄竿象征着将士的归来与希望,尽管前路艰辛,但仍旧有归来的希望。整首诗以深邃的情感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苦闷与战士的壮志,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的寒冷与战事的无情,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与对战士命运的关切,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胡人吹入笛声来”中的“胡人”指的是哪一类人?
A) 汉人
B) 外族人
C) 商人
D) 农民
“夜夜城南战未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怀念
B) 对战士的忧虑
C) 对边疆的渴望
D) 对和平的期待
诗中“寒塞无因见落梅”表达了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孤独与失落
C) 春天的美好
D) 家乡的繁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皎然的《塞下曲》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涉及到边塞的主题,但《登鹳雀楼》更多地强调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个人的豪情壮志,而《塞下曲》则侧重于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家国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