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4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43:40
南山雪未尽,阴岭留残白。
西涧冰已消,春溜含新碧。
东风来几日,蛰动萌草坼。
潜知阳和功,一日不虚掷。
爱此天气暖,来拂溪边石。
一坐欲忘归,暮禽声啧啧。
蓬蒿隔桑枣,隐映烟火夕。
归来问夜餐,家人烹荠麦。
南山上的积雪还未融尽,阴冷的山岭上仍留有残留的白色。
西边的小涧水已经冰消,春水流出,荡漾着新鲜的碧绿。
东风吹了几日,蛰伏的草木开始发芽。
潜意识里知道春天的阳光已经开始作用,这一日没有虚度。
我喜爱这暖和的天气,微风轻拂溪边的石头。
坐下后便想忘记归去,傍晚的鸟鸣声声啧啧。
蓬蒿遮挡着桑树和枣树,隐约映现出夕阳下的烟火。
回家问晚餐,家人正在烹煮荠菜和小麦。
“阳和”在诗中象征春天的温暖和生命的复苏,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与“蛰动”、“萌草”相呼应,表现出春天的生机。诗中提到的“荠麦”,则是农家常用的食材,体现了田园生活的朴素和自然。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民生、自然为主题,注重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春天的气息刚刚显现,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溪中早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天的象征意义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用“南山雪未尽”与“西涧冰已消”形成对比,生动地描绘出春天来临时的自然景象。诗中通过对阴岭、涧水、东风等自然元素的描写,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从“潜知阳和功”到“爱此天气暖”,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春天气候的喜爱,更渗透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思考。
后半部分的描写充满生活气息,“一坐欲忘归,暮禽声啧啧”,表现了诗人沉浸于春日美景中的惬意。最后,家庭的温暖与自然的景致交相辉映,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安宁与幸福。这首诗在描写春天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形成了和谐的意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和谐的自然观和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西涧冰已消”主要描写了什么?
诗中“潜知阳和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