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宴散》

时间: 2025-07-31 09:01:52

诗句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9:01:52

原文展示: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白话文翻译:

小宴刚刚结束,大家在平桥上漫步,月光洒在路面上。
笙歌声响起,大家陆续回到庭院,楼台下的灯火明亮。
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蝉声也逐渐消散,秋天的雁群飞来了。
我还有什么睡意呢?临近入睡时,我举起残余的酒杯。

注释:

  • 小宴:小型的宴会,指聚餐或聚会。
  • 追凉:寻找凉爽的感觉,享受夏夜的清凉。
  • 平桥:指平坦的桥,可能是一座小桥,营造出宁静的环境。
  • 笙歌:笙是一种乐器,歌声指音乐,代表宴会上欢快的气氛。
  • 灯火:指灯光,烘托出温馨的夜晚情景。
  • 残暑:指夏末的炎热。
  • 蝉催尽:蝉声渐渐消失,暗示夏天即将结束。
  • 新秋:刚刚到来的秋天。
  • 雁戴来:大雁迁徙,象征秋天的到来。
  • 睡兴:睡意或入睡的兴致。
  • 临卧:即将入睡。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仲夏与初秋交替的夜晚,诗人通过宴会后的情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平桥、笙歌、灯火等意象,描绘了宴会的热闹与温馨,体现了唐代盛行的文人雅集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以通俗、易懂著称,常常关心民生,抒发个人情感,作品涵盖了五言诗、七言诗和乐府诗等多种形式。

创作背景:

《宴散》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唐朝时期。诗人通过宴会的场景,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宴散》是一首描绘夏季晚宴后的清新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夜晚场景,展现出宴会的欢愉与秋天的来临。开头两句,小宴追凉,平桥步月,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朋友们在月下徜徉,似乎忘却了世俗的烦恼。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展现了宴席的热闹与归家的温馨。后两句中,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蝉声的消逝象征着夏天的结束,而雁阵的飞来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这种转变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最后的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诗人对即将入睡的无奈和对酒的留恋,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似乎在感叹即使生活再美好,时间也无法停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宴追凉散:宴会刚结束,大家在追求凉快的夜晚。
  • 平桥步月回:在平坦的桥上漫步,月光映照着回家之路。
  • 笙歌归院落:宴会的音乐声中,大家陆续回到各自的院落。
  • 灯火下楼台:楼台上的灯光闪烁,照亮了返回的路程。
  • 残暑蝉催尽:炎热的夏天已接近尾声,蝉声渐渐消失。
  • 新秋雁戴来:新秋的到来,伴随着大雁的飞翔。
  • 将何还睡兴:我已经没有了睡意,难以入眠。
  • 临卧举残杯:即将入睡时,举起剩余的酒杯,感慨万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形成对称美。
  • 拟人:蝉声的消逝和雁群的到来,赋予自然以生命。
  • 意象:月光、笙歌、灯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感伤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宴会的欢愉与对季节变化的感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流逝岁月的感慨。诗人在欢乐中透出淡淡的惆怅,展现出生活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美好,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 笙歌:代表欢乐的聚会,体现出唐代文人雅集的生活情趣。
  • 灯火:象征温暖与归属感,照亮了回家的路。
  • 蝉声:象征夏天的结束,带有时光流逝的感伤。
  • 大雁: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代表着岁月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宴散》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白居易
    • C) 李白
    •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残暑”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结束?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离别
    • C) 时光流逝与珍惜
    • D) 自然风光

答案:

  1. B) 白居易
  2. B) 夏天
  3. C) 时光流逝与珍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秋夕》:杜甫
  • 《秋夕》: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杜甫)与《宴散》都通过夜晚的描写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时光的感慨,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忧国忧民的情感,而白居易则更多地体现个人的生活情趣与哲思。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传》

相关查询

同王仆射山亭饯岑广武羲得言字 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 南中别王陵成崇 徐高御挽歌 赴集贤院学士上赐宴应制得辉字 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 时乐鸟篇 东都酺宴四首 其一 咏方圆动静示李泌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阳九百六 非字旁的字 英才盖世 以蛋碰石 豣若 寓贬于褒 主少国疑 包含祇的词语有哪些 咏月嘲风 鼓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招之不来 市赋 失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