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7:48
原文展示:
十三日吉祥探花 蔡襄 〔宋代〕 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候月思依然。 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
白话文翻译:
花儿还未完全绽放,月亮也未圆满,观赏花月时思绪依旧。 明明知道花和月亮是无情的存在,但如果对它们多情,则显得更加可怜。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并称“宋初四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可能是在某个节日或特定时刻,作者观赏花月时所感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观赏未全开的花和未圆的月时的心情。作者意识到花和月亮作为自然现象,本身并无情感,但人的情感却可以投射其上。诗中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花未全开、月未圆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遗憾。诗中的“思依然”揭示了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持续关注和情感投入。后两句“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则深刻地反映了人的情感与自然现象之间的矛盾。作者意识到花和月亮是无情的,但如果人对它们投入过多情感,则显得悲哀和不值得。这种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情感的反思相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情感的反思。作者通过对花和月的观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遗憾,同时也反映了人对情感投入的反思。诗中的“无情物”和“多情”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人的情感与自然现象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花未全开月未圆”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花和月都达到了完美的状态 B. 花和月都未达到完美的状态 C. 花和月都达到了完美的状态 D. 花和月都未达到完美的状态 答案:B
诗中“明知花月无情物”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花和月亮是有情感的 B. 花和月亮是无情感的 C. 花和月亮是有情感的 D. 花和月亮是无情感的 答案:B
诗中“若使多情更可怜”反映了什么? A. 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遗憾 B. 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满足 C. 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遗憾 D. 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满足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