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0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2:00
枕簟翛然夜气舒,
烦蒸无复到襟裾。
殷勤多谢天公意,
一雨生凉足有余。
夜间的凉气透过枕头和席子,感到非常舒适。烦闷的热气已经无法再侵扰我的衣襟。衷心感谢天公的恩惠,这场雨带来了足够的凉爽。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天公”常用于古文中表示对自然或命运的敬畏,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感恩之情。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诗词见称,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
此诗作于夏季的某个夜晚,作者在经历了一段炎热的天气后,恰逢一场降雨,带来了久违的凉爽。诗人通过这场雨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激之情和对生活的享受。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夏夜场景,诗人安然躺在床上,感受着夜晚带来的凉爽与舒适。前两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的清凉中恢复了神清气爽的状态,体现了自然的治愈力量。后两句则是对天公的感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顺应与欣喜。整首诗在意境上十分清新,给人一种自在和宁静的感觉。诗人在炎热的夏季中通过一场雨的洗礼,找到了内心的安宁,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激之情,体现了人们在面对炎热天气时对凉爽的渴望,以及通过自然的恩惠获得内心平静的美好体验。
诗中提到的“天公”指的是:
A. 人
B. 自然
C. 天帝
诗人对雨的感受是:
A. 讨厌
B. 感激
C. 无所谓
诗中“烦蒸”指的是什么?
A. 舒适的天气
B. 炎热的天气
C. 寒冷的天气
可对比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受,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廖行之则更侧重于自然带来的宁静与舒适。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诗人对自然的不同解读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