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3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32:31
清泚阶下流,云自谷口源。
念昔白衣士,结庐在石门。
道高杳无累,景静得忘言。
山夕绿阴满,世移清赏存。
吏役岂遑暇,幽怀复朝昏。
云泉非所濯,萝月不可援。
长往遂真性,暂游恨卑喧。
出身既事世,高躅难等论。
清澈的水从台阶下流淌,云彩从山谷口涌出。
想起过去那位身穿白衣的士人,他在石门旁搭建了茅屋。
道德高尚的人不受世俗的束缚,宁静的景色让人忘却了言语。
山中的晚霞和浓密的树荫交织,世事变迁而清雅的享受仍然存在。
官吏们哪有时间去享受这种宁静,内心的幽怀在日夜之间徘徊。
云水并非用于洗涤,月下的藤萝也无法依靠。
长久以来我追求真实的本性,短暂的游玩让我感到低声喧哗的遗憾。
既然出身就要事事都参与,显赫的步伐又怎能与人平起平坐。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以其优美的山水田园诗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表现自然景色与情感的融合。韦应物曾任地方官,后隐居于山水之间,是典型的士人诗人。
《云阳馆怀谷口》创作于韦应物隐居时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清静生活的追求和对往昔的缅怀。
《云阳馆怀谷口》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通过清澈的水流和云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诗的开头以“清泚阶下流”引入,轻描淡写地展示了自然的清新与宁静。接着,诗人回忆起曾经的白衣士,表明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仿佛在借古人之经历来映照自己的心境。
“道高杳无累,景静得忘言”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高尚道德境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山夕绿阴满,世移清赏存”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但内心的清雅享受依然存在,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流露出对世俗职责的无奈,“吏役岂遑暇,幽怀复朝昏”表达了他在官场中难以抽身的苦恼。最后几句更是透露出对真实自我的追求与对喧嚣世俗的无奈,形成了诗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令人产生深思与共鸣。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无奈。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追求真实自我的渴望,展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白衣士”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吏役岂遑暇,____复朝昏”的下一句是?
判断题:韦应物的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正确吗?(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