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8:54
灯已阑珊月气寒,舞儿往往夜深还。只因不尽婆娑意,更向阶心弄影看。
灯光渐渐微弱,月色也显得寒冷,舞女时常在夜深人静之时还在翩翩起舞。只因她心中对舞蹈的热爱无法尽释,更是在台阶之上观赏自己的舞影。
“婆娑”一词常用于形容优美的舞姿,通常与古代乐舞相结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此诗中“弄影”意指舞者沉浸于自我表演之中,表现了对舞蹈的深切热爱与投入。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细腻而富有哲理。
《灯词四首》是姜夔在社交场合中所作,通常用于宴席或文人聚会。此首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舞蹈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场景,舞者在微弱的灯光下翩翩起舞,伴随着冷清的月色,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优雅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灯光与月色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舞者的内心世界。舞者的舞姿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她在舞蹈中找到了自我,尽管舞动的时光已然流逝。最后两句“只因不尽婆娑意,更向阶心弄影看”,展现了舞者对舞蹈的执着追求,甚至在灯光微弱、月色寒冷的条件下,依然乐此不疲。整首诗在表现舞者的优雅与孤独之余,也引发读者对生活、艺术与自我追求的思考。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艺术的热情与对自我表达的探寻,表现出在孤独中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珍视。
诗中“阑珊”指的是:
A. 灯光明亮
B. 灯光微弱
C. 灯光闪烁
答案:B
“婆娑”形容的是:
A. 舞姿优美
B. 舞者疲惫
C. 舞者失落
答案:A
诗中舞者在做什么?
A. 休息
B. 观赏自己的影子
C. 离开舞台
答案:B
姜夔的舞蹈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均涉及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表达,前者侧重于舞者的内心追求,后者则描绘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两者都在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对艺术与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