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灯词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3:28:54

诗句

灯已阑珊月气寒,舞儿往往夜深还。

只因不尽婆娑意,更向阶心弄影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8:54

灯词四首 其二

作者: 姜夔 〔宋代〕

原文展示:

灯已阑珊月气寒,舞儿往往夜深还。只因不尽婆娑意,更向阶心弄影看。


白话文翻译:

灯光渐渐微弱,月色也显得寒冷,舞女时常在夜深人静之时还在翩翩起舞。只因她心中对舞蹈的热爱无法尽释,更是在台阶之上观赏自己的舞影。


注释:

  • 阑珊:形容灯光微弱的样子。
  • 婆娑:形容舞姿轻盈,摇曳多姿。
  • 弄影:指舞者在光影中舞蹈,影子随之摇曳。

典故解析:

“婆娑”一词常用于形容优美的舞姿,通常与古代乐舞相结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此诗中“弄影”意指舞者沉浸于自我表演之中,表现了对舞蹈的深切热爱与投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细腻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灯词四首》是姜夔在社交场合中所作,通常用于宴席或文人聚会。此首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舞蹈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场景,舞者在微弱的灯光下翩翩起舞,伴随着冷清的月色,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优雅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灯光与月色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舞者的内心世界。舞者的舞姿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她在舞蹈中找到了自我,尽管舞动的时光已然流逝。最后两句“只因不尽婆娑意,更向阶心弄影看”,展现了舞者对舞蹈的执着追求,甚至在灯光微弱、月色寒冷的条件下,依然乐此不疲。整首诗在表现舞者的优雅与孤独之余,也引发读者对生活、艺术与自我追求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灯已阑珊月气寒:灯光微弱,月色寒冷,指明夜晚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2. 舞儿往往夜深还:舞者在深夜仍然在舞动,表现了她对舞蹈的热爱与投入。
  3. 只因不尽婆娑意:舞者对舞蹈的情感无法尽述,说明她心中对舞蹈的热情无止境。
  4. 更向阶心弄影看:她在台阶上看着自己的影子,暗示了自我陶醉与对自身表演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舞者的舞姿比作“婆娑”,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舞蹈的优美。
  • 拟人:灯光的微弱与月色的寒冷仿佛具有情感,反映出夜晚的宁静。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艺术的热情与对自我表达的探寻,表现出在孤独中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光:象征着希望与温暖,也暗示着夜晚的孤独。
  • 月色:象征着清冷与孤寂,映衬舞者的内心情感。
  • 舞姿: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阑珊”指的是: A. 灯光明亮
    B. 灯光微弱
    C. 灯光闪烁
    答案:B

  2. “婆娑”形容的是: A. 舞姿优美
    B. 舞者疲惫
    C. 舞者失落
    答案:A

  3. 诗中舞者在做什么? A. 休息
    B. 观赏自己的影子
    C. 离开舞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姜夔的舞蹈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均涉及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表达,前者侧重于舞者的内心追求,后者则描绘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两者都在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对艺术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姜夔的《词选》

相关查询

和瘿杯 送薛氏妇归绛州 寄题金州孙御史处阴亭 刑部厅看竹效孟郊体和永叔 西湖对雪 春寒 苏幕遮·草 虞美人(送杏花与陆仲虚) 生查子 醉落魄(中秋前一日,饯潘德鄜于花光,用德鄜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倒八字的字 母字旁的字 亲昵亡间 进埝 衣字旁的字 攀辕卧辙 几字旁的字 凤泊鸾飘 音旨 活到老,学到老 包含欠的词语有哪些 木俑 腹诽心谤 横拖竖拉 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八字旁的字 遽迫 包含迫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