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6:56
我贫良亦囏,未老生白须。
策名奉常第,年已三十余。
半生苦无几,宁不欲疾驱。
山麋野而僻,所至皆崎岖。
一登督视府,两驾太守车。
意见有不合,索去不待炊。
所以二十载,同一优侏儒。
岂如云水身,自迁瓜芋区。
夕吾酒一瓢,朝吾饭一盂。
贫贱与富贵,本自无羞殊。
寄语刘伯友,毋烦鬼揶揄。
我虽然贫穷,却也安然自得,年纪尚轻,白发却已初生。
我在科举中名列前茅,已经三十多岁。
半生的艰辛并不多,难道不想快快成就吗?
山中小鹿野生,去的地方都是崎岖不平的路。
我曾经一次登上督视府,驾驭着太守的车。
如果意见不合,我宁可不吃饭也不等候。
所以二十年来,我和那些优秀的侏儒一样。
岂不如像云水一样自由,回归瓜田和芋地?
傍晚我喝一瓢酒,早晨我吃一碗饭。
贫贱与富贵,本来就没有羞耻之分。
寄语刘伯友,别再烦我受人嘲讽。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反思。
这首诗写于方岳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反映了他对社会地位和个人理想的思考,表达了对贫贱生活的坦然接受。
方岳的《读折诗效其体》通过对自身经历的诗性表达,展现了个人对社会地位的超然态度。诗中,作者回顾了自己在科举路上的辛苦与无奈,尽管身处贫贱,却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艰辛。诗的开头便直入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几句,作者通过对山中小鹿和太守车的描绘,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自身的贫困与他人的富贵。
作者的豁达不仅体现在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更在于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他对刘伯友的寄语,表明了他对他人嘲讽的无所谓态度,显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最终,作者通过“贫贱与富贵,本自无羞殊”这一结论,升华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尊严。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而不失深刻,反映了方岳特有的文人气质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豁达与自我认同,展现了对物质和权力的超然态度。
诗中提到的“贫贱与富贵”有什么区别?
a) 贫贱更好
b) 富贵更好
c) 本自无羞殊
d) 没有区别
“夕吾酒一瓢,朝吾饭一盂”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奢华
b) 简朴
c) 繁华
d) 狂欢
作者对刘伯友的寄语表明了他对什么的态度?
a) 贫贱
b) 社会地位
c) 人际关系
d) 自我认同
以上为《读折诗效其体》的全方位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