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5:21
无才处处是穷涂,两地谁传万里书。节物峥嵘催岁暮,溪山萧洒入吾庐。南归犹喜寻同志,北去还闻困索居。佳句不须论旧约,相随阳羡有篮舆。
我在这无才的地方到处都是困扰和穷困,远在两地又有谁能传来万里的书信呢?节气的变化催促着岁末的到来,山溪和风景萧洒地映入我的小屋。南归时我依然高兴能寻到志同道合的人,北去时却听闻自己仍在困苦的环境中生活。美好的诗句不必再谈论旧时的约定,阳羡的风景随时都能伴我乘坐小船游览。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倡导变法。其诗词以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著称,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答孙正之》是王安石写给好友孙正之的诗,表达了他在生活中的困境与对友人的思念。诗中反映出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思考,体现了他渴望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心情。
《答孙正之》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王安石通过对生活困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友谊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感悟。首联“无才处处是穷涂”,道出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谦以及对生活困境的感慨。接下来的“节物峥嵘催岁暮”,则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描绘了南归与北去的情景,表现出他对朋友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南归犹喜寻同志,北去还闻困索居”,这里不仅是对地理位置的描述,更是对内心孤独的深刻体现。最后的“佳句不须论旧约,相随阳羡有篮舆”,展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真挚而深邃,展现了王安石特有的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是其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品。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对友谊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提到王安石与谁有联系?
诗中“节物峥嵘催岁暮”意指什么?
诗人对无才的态度是:
王安石与李白的诗歌在风格上存在差异,王安石偏向于理性思考与社会关怀,而李白则多表现个性与豪情。两者的作品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