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8:37
寄育王大觉禅师
王安石
单已安那示入禅,草堂难望故依然。
山今岁暮终岑寂,人更天寒最静便。
隐迹亦知甘自足,凭心岂吝慰相怜。
所闻不到荆门耳,人老禾新又一年。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禅宗的思考与感悟。诗中提到,虽然我已安静地进入禅宗,但在草堂中仍然无法忘怀往日的情景。如今山中已是岁末,四周一片寂静,天气寒冷时分更显得宁静。隐居生活让我明白了自足的甘甜,心怀宽慰,自然不会吝啬对朋友的慰藉。虽然我所听到的消息已经隔绝,但每年又是新的一年,我也在岁月中渐渐变老。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推行“熙宁变法”,致力于国家的改革与发展。王安石的诗词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
《寄育王大觉禅师》写于王安石晚年,表达了他对禅宗的理解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王安石在政治生涯中历经波折,晚年选择隐退,诗中反映了他对世事的看淡与内心的宁静。
《寄育王大觉禅师》是一首蕴含哲理的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以及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开头两句“单已安那示入禅,草堂难望故依然”,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的追求与回归,尽管身处草堂,内心却难以忘却过去的种种。接下来的“山今岁暮终岑寂,人更天寒最静便”则描绘了岁末时分的宁静与寒冷,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外界的沉寂。
隐居生活让诗人领悟到自足的甘甜,体现出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而最后一句“所闻不到荆门耳,人老禾新又一年”则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尽管外界的消息隔绝,但新的一年又将来临,生命依旧在延续,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和从容。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的崇敬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意义与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与对禅宗的思考,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变迁的从容与淡定,体现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中提到的“草堂”主要指什么?
A. 城市的喧嚣
B. 隐居的地方
C. 大自然的山林
D. 诗人的故乡
“人老禾新又一年”中的“禾”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烦恼
B. 新的开始
C. 时光的流逝
D. 禅宗的境界
诗中反映了王安石对哪种生活态度的追求?
A. 喧嚣与浮华
B. 隐居与自足
C. 追求名利
D. 享乐与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