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8:39
踏莎行
作者:张抡 〔宋代〕
堪笑山中,春来风景。
一声啼鸟烟林静。
山泉风暖奏笙簧,
山花雨过开云锦。
短棹桃溪,瘦藤兰径。
独来独往乘幽兴。
韶光回首即成空,
及时乐取逍遥性。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的春天美景,令人忍俊不禁。春天来了,风景如画,鸟儿的啼鸣让烟雾笼罩的树林显得格外宁静。温暖的山泉如同笙声般悦耳,雨后的山花绽放得如同云锦一般夺目。小船轻轻划过桃溪,细瘦的藤蔓沿着小径延展。我独自一人,随心所欲地游玩,享受这幽静的乐趣。回首韶光,转瞬即逝,我应及时把握当下,享受这种逍遥自在的生活。
本诗中未涉及明确的历史典故,但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时,常常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惬意与洒脱,体现了士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张抡,字子韶,号远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风景,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春日,诗人漫游于山水之间,欣赏自然之美,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乐观态度。诗中渗透着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同时也强调了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主题。
《踏莎行》是一首描摹春日山水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逍遥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和谐的统一。开篇“堪笑山中,春来风景”便点出春天的美丽和令人愉悦的心境,接着通过“啼鸟”与“烟林”,展现了春天的生命力与宁静的氛围。山泉的“风暖奏笙簧”不仅描绘了温暖的春风和清澈的泉水,更是将音乐的意象融入自然之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而“山花雨过开云锦”则通过色彩的对比与质感的描绘,展现了春雨过后的生机勃勃,山花如云锦般绚烂,突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丰盈。诗人接着描写了“短棹桃溪,瘦藤兰径”,将细腻的生活情趣与自然景观结合,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在诗的尾声,诗人感慨“韶光回首即成空”,这一句道出了生命的短暂与珍贵,提醒人们要及时享乐,保持一种逍遥的性情。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使整首词更具哲理性与深度,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张抡卓越的诗艺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在于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短暂的韶光中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态度,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春天的美丽?
诗中提到的“韶光”指的是什么?
诗人提到的“及时乐取逍遥性”表达了什么思想?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踏莎行》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描写了自然景色,并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不同的是,《春江花月夜》更多地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情感,而《踏莎行》则更突出对当下生活的享受与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