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下第有怀》

时间: 2025-04-27 05:37:49

诗句

故乡朝夕有人还,欲作家书下笔难。

灭烛何曾妨夜坐,

倾壶不独为春寒。

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

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轮长在桂珊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37:49

原文展示:

下第有怀 章碣 〔唐代〕

故乡朝夕有人还,欲作家书下笔难。 灭烛何曾妨夜坐,倾壶不独为春寒。 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 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轮长在桂珊珊。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故乡每天都有人回来,想要写家书却难以下笔。 熄灭蜡烛并不妨碍夜晚静坐,倾倒酒壶不仅仅是因为春寒。 迁来的莺鸟的歌声虽然动听,但落下的杨花也让人害怕去看。 只希望将来能遇到公正的待遇,月亮永远像桂花一样明亮。

注释:

字词注释:

  • 下第:指考试不中,落榜。
  • 灭烛:熄灭蜡烛。
  • 倾壶:倒酒。
  • 莺语:莺鸟的叫声。
  • 杨花:杨树的花,春天飘落。
  • 月轮:月亮。
  • 桂珊珊:形容月亮明亮如桂花。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碣,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才闻名。此诗表达了诗人落榜后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期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考试落榜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写作的困难以及对未来公正待遇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落榜后的复杂心情。首联写故乡有人归来,自己却难以写下家书,表达了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颔联通过“灭烛”和“倾壶”两个动作,暗示了诗人夜晚的孤独和对春寒的感受。颈联以莺语和杨花为意象,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波动。尾联则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期待公正的待遇,月亮如桂花般明亮,象征着美好的愿景。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故乡朝夕有人还,欲作家书下笔难。
    • 诗人思念故乡,但因心情复杂,难以写下家书。
  2. 灭烛何曾妨夜坐,倾壶不独为春寒。
    • 诗人夜晚静坐,倒酒不仅因为春寒,还因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3. 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
    • 莺鸟的歌声虽美,但杨花的飘落让人感到悲伤。
  4. 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轮长在桂珊珊。
    • 诗人期待未来的公正待遇,希望月亮永远明亮如桂花。

修辞手法:

  • 比喻:“月轮长在桂珊珊”比喻月亮明亮如桂花。
  • 拟人:“落了杨花也怕看”赋予杨花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诗人落榜后的复杂心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内心的挣扎和对公正待遇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灭烛:象征夜晚的孤独和静思。
  • 倾壶:象征内心的苦闷和借酒消愁。
  • 莺语:象征美好的声音和希望。
  • 杨花:象征春天的流逝和悲伤。
  • 月轮:象征美好的愿景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灭烛”象征什么? A. 夜晚的孤独 B. 春天的寒冷 C. 内心的喜悦 D. 外出的准备 答案:A

  2. 诗中的“月轮长在桂珊珊”表达了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春天的喜爱 D. 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B

  3. 诗中的“落了杨花也怕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和故乡的思念。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章碣《下第有怀》与杜甫《春望》: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章碣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公正待遇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章碣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高阳台 高阳台 其二 常州吕侠出其姐氏《春阴词》见示,立和二阙 高阳台 秋晓 高阳台 题湖山寻梦图,四叠前韵 高阳台 残雪 高阳台 赠洗斋 高阳台 高阳台·与旧京诸师友崇效寺赏牡丹,寄澄宇海上 高阳台 高阳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影只形孤 人之水镜 魚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包含陕的词语有哪些 朝更暮改 微阴 剜肉成疮 函盖充周 天蓝 火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攘伐 龙字旁的字 后顾之虑 土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