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0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03:33
高阳台·与旧京诸师友崇效寺赏牡丹,寄澄宇海上
作者:陈家庆 〔清代〕
绣陌凝尘,香车碾玉,相携尽日看花。一段芳情,今年却讶迟些。嫩红晕碧娇如许,便樽前消受繁华。更堪怜璀璨明妆,春在天家。裁冰词笔知谁健,看坐兼长少,韵斗尖叉。试拂吟笺,元舆赋笔休夸。三分春色流尘过,忆同游人隔天涯。又无端愁上眉头,欲报秦嘉。
在绣花的小路上,尘土微凝,香车碾过如同玉石,我们手挽手地整日欣赏花朵。今年的花情让我感到有些迟疑。娇嫩的红色,映衬着碧绿,真是美丽得令人赞叹,仿佛在酒樽前享受着这繁华。更让我心疼的是那璀璨的明妆,春天仿佛在天上。谁能用如冰的笔来写出这份美妙的感受呢?看看我们坐在一起的长老与年轻人,音韵在争斗。试着轻拂吟唱的笺纸,元舆(指古代诗词)赋的笔也不要再夸耀。三分春色流转而过,回忆起与游人一起的日子却已隔天涯。无缘无故的愁绪又涌上眉头,想要寄托给秦嘉。
陈家庆,清代诗人,生活在北京,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这首诗写于与友人在崇效寺赏牡丹的场合,表达了对花事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此诗通过对牡丹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繁华,也隐含着对友人及往昔情景的怀念。开头以“绣陌凝尘,香车碾玉”引入,描绘出一幅优雅的花景画面,仿佛身临其境。随后,作者对花的娇嫩美丽表达了惊讶和赞叹,暗示出人们对春天美好的期盼。然而,随着“又无端愁上眉头”的转折,情感迅速由欢愉转为忧愁,流露出对离别的惆怅与思念。
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的张力。结尾处的“欲报秦嘉”,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水准。
牡丹作为国花,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象征着吉祥与繁荣。整首诗通过描绘花的美丽与友人的思念,展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诗中“绣陌”指的是什么?
“春在天家”中的“天家”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秦嘉”可能是指谁?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陈家庆的这首诗更强调与友人的情感联系,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孤独与对美酒的向往。两者都展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