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0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09:52
夜厌厌(小石调)
作者: 张先 〔宋代〕
昨夜小筵欢纵。
烛房深舞鸾歌凤。
酒迷花困共厌厌,
倚朱弦未成归弄。
峡雨忽收寻断梦。
依前是画楼钟动。
争拂雕鞍匆匆去,
万千恨不能相送。
昨夜的宴席上我们尽情欢聚,
烛光下深处翩翩起舞,歌声似鸾凤鸣唱。
酒醉花沉,心中愁苦一片,
倚着朱红的琴弦,未成归曲已无暇再弄。
峡谷的雨忽然停了,梦境也随之断了。
依旧是那画楼中的钟声在响动。
争着拂去雕鞍,匆匆离去,
满腔的遗憾无法相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鸾歌凤舞”常用来形容欢快的舞乐,暗指宴席的欢愉;而“画楼”也可见于古代诗词,象征着美好的场所与爱情的寄托。
作者介绍:
张先,字宗弼,号贞白,宋代词人,以小令见长,尤其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他的诗词往往融合了丰富的生活感受与深刻的情感内涵。
创作背景:
《夜厌厌》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多以情感寄托于诗词。此诗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失去的无奈。
《夜厌厌》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展示了诗人对宴席欢愉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时刻的感伤。首句“昨夜小筵欢纵”直接引入了宴席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然而,随着诗歌的发展,欢愉的气氛逐渐被离别的愁苦所替代,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在诗中,烛光和歌舞的描绘不仅营造了温暖的氛围,也暗示了这份欢乐是短暂而脆弱的。接下来的“酒迷花困共厌厌”,展现了诗人沉醉于美好时光,却又因即将结束而感到的迷茫与无奈。转折的“峡雨忽收寻断梦”揭示了梦境的破灭,带来强烈的失落感。
最后,诗人因无法相送而感到的“万千恨”则将整首词推向高潮,充满了遗憾与不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深刻地反映了人生无常、缘聚缘散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宴会的欢愉与离别的愁苦,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刻的珍惜,表达了对往日欢聚的怀念与对失去的遗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夜厌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张先
D) 白居易
“烛房深舞鸾歌凤”中的“鸾歌凤舞”意指什么?
A) 美丽的鸟
B) 欢乐的歌舞
C) 悲伤的离别
D) 诗人的梦想
诗中的“万千恨不能相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与遗憾
C) 愤怒
D) 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