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1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18:13
四围山色青无赭。
千林万树遮平野。
联步上高台。
苍然暮色来。
夕阳凝作血。
凭吊肠偏热。
阶级斗争强。
成仁土亦香。
四周的山色青翠,没有一点赭色。
千林万树掩映着平坦的田野。
我们携手上高台,
苍茫的暮色渐渐降临。
夕阳的余晖如鲜血般凝固。
凭吊之时心中难免激动。
阶级斗争依然激烈,
成仁之土也散发着芬芳。
作者介绍:汪东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对社会变革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阶级斗争激烈。诗人在这种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减兰 其六》展现了一幅苍翠的山水画卷,带给读者一种宁静与激烈交织的情感。诗的开头描绘了四周青山的壮丽景色,展现自然之美,接着用“千林万树遮平野”描绘出浓密的森林,象征着生机与蓬勃。然而,随着“联步上高台”的出现,诗人似乎在暗示着一种探索与追求,渴望更高远的目标。
随着“苍然暮色来”,诗的情绪逐渐转向沉重,暮色的降临象征着社会的黑暗与压抑。此时,夕阳的余晖被比喻为“血”,不仅传达出一种痛苦、牺牲的感觉,也显露出对未来的忧虑。诗人通过“凭吊肠偏热”,揭示出内心的激荡与对历史的思考,阶级斗争的描绘则展现了社会的紧张与矛盾。
最后一句“成仁土亦香”则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尽管斗争激烈,诗人依然相信为仁义而战的土地会散发出芬芳。这种信念让整首诗在悲怆中透出一丝希望,激励人们继续前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出在自然美的映衬下,社会现实的严峻与人们对理想的追求,传递出一种在压迫中仍不失希望的精神。
诗词测试:
诗中“夕阳凝作血”这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诗歌中提到的“阶级斗争”主要反映了什么?
A. 自然之美
B. 社会矛盾
C. 个人情感
“成仁土亦香”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信念?
A. 对未来的绝望
B. 为仁义而战的价值
C.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