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泗州僧伽塔》

时间: 2025-05-09 02:56:30

诗句

我昔南行舟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

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

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

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

若使人人祷辄遂,告物应须日千变。

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

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

退之旧云三百尺,澄观所营今已换。

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绕淮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6:30

原文展示

泗州僧伽塔
作者:苏轼 〔宋代〕

我昔南行舟击汴,
逆风三日沙吹面。
舟人共劝祷灵塔,
香火未收旗脚转。
回头顷刻失长桥,
却到龟山未朝饭。
至人无心何厚薄,
我自怀私欣所便。
耕田欲雨刈欲晴,
去得顺风来者怨。
若使人人祷辄遂,
告物应须日千变。
我今身世两悠悠,
去无所逐来无恋。
得行固愿留不恶,
每到有求神亦倦。
退之旧云三百尺,
澄观所营今已换。
不嫌俗士污丹梯,
一看云山绕淮甸。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南行划船到汴河,
逆风行了三天沙子吹得我面颊刺痛。
船上的人劝我向灵塔祈祷,
香火未灭时船帆已随风摆动。
回头一看长桥瞬间失去踪影,
却已到达龟山还没吃早饭。
真正的智者心中无所偏执,
我心里却怀有私心乐于随意。
耕田时盼着下雨,割麦时又想要天晴,
顺风而行的人总是抱怨。
如果人人都能随心所欲地祈求,
那么万物应当每天都在变化。
我如今的生活如同浮云,无所追逐也无所眷恋。
得以行动固然希望留下,但也不厌烦,
每次有求于神明也感到疲倦。
那高耸的旧云三百尺,
如今已被澄净的视野所取代。
我不嫌弃世俗的士人污秽的台阶,
只要能看到云山环绕淮河的美景。

注释

  • :指汴河,古代的一条重要水道。
  • 灵塔:指的是祈祷的塔,象征信仰与希望。
  • 龟山:地名,指的是一处山头。
  • 至人:指通达道理的人,智慧的人。
  • 厚薄:指对待的态度。
  • 耕田欲雨:农事活动对天气的期望。
  • 告物:向神明或自然界祈求的行为。
  • 三百尺:形容云层的高度,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 污丹梯:指不再干净的阶梯,比喻世俗的繁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抒发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泗州僧伽塔》创作于苏轼南行的途中,诗中记录了他在旅途中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信仰的反思,反映了他对命运的无奈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泗州僧伽塔》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文关怀的诗作。通过描绘苏轼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的舟行、逆风、祷塔等意象,不仅是对旅行的写实记录,更是对人生境遇的隐喻。诗人回首往事,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一种对命运的感悟。

在诗的开头,苏轼用逆风三日的艰辛,传达了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舟人劝他祈祷灵塔,暗示着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与渴望。然而,诗人在此却提出了对祈祷效果的质疑,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接着,诗人通过对耕作的愿望与抱怨,揭示出人们在面对自然时的无奈与焦虑。

全诗的最后,苏轼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他认为人生如浮云,无所追逐,无所眷恋,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境界。诗中展现的云山美景,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得以升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切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昔南行舟击汴”:回忆南行时划船的情景。
  2. “逆风三日沙吹面”:描述旅途中的艰辛,逆风和沙子使他不适。
  3. “舟人共劝祷灵塔”:舟上的人劝他向灵塔祈祷。
  4. “香火未收旗脚转”:香火未灭,船帆已随风摇摆,暗示请求并未实现。
  5. “回头顷刻失长桥”:回头一看,长桥已不见。
  6. “却到龟山未朝饭”:到达龟山,却还未吃早饭,显示旅途的匆忙。
  7. “至人无心何厚薄”:智者心中无所偏执,厚待与薄待皆无所谓。
  8. “我自怀私欣所便”:我心中却有私念,乐于随意。
  9. “耕田欲雨刈欲晴”:农民对天气的渴求。
  10. “去得顺风来者怨”:往往顺风而行的人也会抱怨。
  11. “若使人人祷辄遂”:如果人人都能如意地祈求。
  12. “告物应须日千变”:万物应当每天都在变化。
  13. “我今身世两悠悠”:我如今的生活如浮云,飘忽不定。
  14. “去无所逐来无恋”:无所追逐,也无所眷恋。
  15. “得行固愿留不恶”:得以行动固然希望留下,但不厌烦。
  16. “每到有求神亦倦”:每次有求于神明也感到疲倦。
  17. “退之旧云三百尺”:高耸的旧云三百尺。
  18. “澄观所营今已换”:如今已被澄净的视野所代替。
  19. “不嫌俗士污丹梯”:不嫌弃世俗的士人污秽的台阶。
  20. “一看云山绕淮甸”:只要能看到云山环绕淮河的美景。

修辞手法

  • 比喻:“人生如浮云”比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排比句式,表达了人们的愿望与抱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艰辛的描绘与对信仰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敬畏。诗人以超然的态度看待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展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人生的旅途,充满艰辛与不确定。
  • :象征信仰与希望,和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
  • 云山:自然的象征,代表着美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灵塔”象征什么?

    • A. 自然
    • B. 信仰与希望
    • C. 人生的无常
    •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耕田欲雨,__欲晴”。

    • 答案:刈
  3. 判断题:苏轼在诗中表现出对世俗的执着。

    •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同样是苏轼的作品,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 《庐山谣》:李白的作品,展现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表现豪情壮志与对人生的把握,强调享乐与人生短暂。
  • 杜甫《春望》:在困境中仍保持对国家的关怀与忧虑,体现出对时局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唐诗宋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朝中措 朝中措(贺生第三子) 朝中措(丙午立春大雪,是岁十二月九日丑时立春) 朝中措(和吴子似) 朝中措(平江施_·生朝) 朝中措 朝中措 端午 朝中措 朝中措 乙未自寿 朝中措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见字旁的字 默而识之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阿党相为 水盏 齐字旁的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卜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六乐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守土有责 尺椽片瓦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鬥字旁的字 懿义 窥见一斑 雄辩 包含绕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