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26
春晴
日透微风暖,风揉嫩日佳。
秪知趱桃李,不道落梅花。
在春天晴朗的日子里,阳光透过微风显得温暖,轻柔的风将嫩绿的树叶轻轻揉动。只知道匆忙地赶去看桃花和李花,却不曾注意到梅花已经凋落。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提到的梅花、桃花、李花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梅花象征坚韧和清雅,而桃李则常被用来比喻青春和美好。诗中通过对比,反映出作者对春天景色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感慨。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春季,诗人借助春天的景象抒发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关注与生活的美好期待。
《春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春日的温暖与生机。首句“日透微风暖”,描绘了阳光透过微风洒在大地上的温暖景象,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接下来的“风揉嫩日佳”则进一步突显了春日的柔和与美丽,仿佛一切都在轻轻摇曳,充满生气。后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表达了对繁花似锦的渴望,却又在无意中忽略了梅花的凋谢。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反映了对生命流逝的淡淡惆怅,以及对春天短暂美好的感慨。整首诗清新而又富有哲理,既描绘了春天的景致,又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现了杨万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日透微风暖”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天气情况?
A. 阴雨绵绵
B. 春日温暖
C. 寒冬腊月
D. 夏日炎炎
作者在诗中对“桃李”和“梅花”的态度是什么?
A. 只关注梅花
B. 忽略梅花而急于欣赏桃李
C. 完全无视春天
D. 担心桃李的凋谢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喻和拟人
B. 排比和夸张
C. 对比和反复
D. 设问和反问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