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6:0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6:02:37
高台喜登眺,登眺触老情。
入夏又涉三,余春安得停。
雨栏漂耄丹,风架舞壮青。
秧生麦将熟,桑尽茧已成。
盛衰亦其常,无悴岂有荣。
古今非千载,一瞬即古今。
慨然顾八荒,此理谁与评。
我友谅无益,有益或麴生。
生虽不能言,其言如震霆。
但令我怀遣,未问醉与醒。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高处眺望的愉悦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夏天即将到来,而春天的美好时光难以停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雨水滋润着田地,风中舞动着生机勃勃的景象,稻秧逐渐长大,麦子也快要成熟,桑树的果实已经结成茧。诗人意识到盛衰是常态,荣华富贵也没有什么值得可怜的。古今之间并没有千年的隔阂,瞬间就可以改变。诗人感慨四方的景象,这样的道理又能与谁来评说呢?与我交友或许没有什么帮助,或许只有酒和酿造的麦子有益。生命不能言说,但其中的含义犹如雷霆般响亮。只要让我放怀畅谈,不必在意醉与清醒的状态。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宋代著名的诗人,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的作品常常关注自然与人生,展现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时期。四月的春天即将变为夏天,诗人站在高台上,感受自然景色的变化,感慨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度反思。
《四月三日登度雪台感兴》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诗,诗人通过高台的登眺,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的“高台喜登眺”,不仅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愉悦心情,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接下来的“入夏又涉三,余春安得停”,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春天虽然美好,但无法停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用“雨栏漂耄丹,风架舞壮青”描绘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生命的力量与活力。此时,诗人反思人生的盛衰,则用“盛衰亦其常,无悴岂有荣”来总结,表达了对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认为盛衰是人生的常态,无需为此而感到悲哀。
最后,诗人以“古今非千载,一瞬即古今”来强调时间的短暂与瞬息万变,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透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时间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他超然的思想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淡然态度,展现了诗人超然的思想境界。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高台”所表达的情感是?
A. 悲伤
B. 欢喜
C. 恐惧
D. 疲惫
诗中提到的“盛衰亦其常”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荣华的追求
B. 对人生的无奈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时间的珍惜
“古今非千载”的意思是?
A. 古代与现代完全不同
B.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
C. 古今之间没有真正的隔阂
D. 未来会改变一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四月三日登度雪台感兴》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蕴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