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5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55:35
金管玉箫凄怆。隔浦时闻清唱。刻羽移商谁与抗。白石风流无恙。人间绝少知音。最怜短烛孤吟。侬也伤心故国,忍教虎气消沉。
这首诗描绘了凄凉的音乐和孤独的心情。金色的管乐和玉制的箫声显得悲伤,时不时地从河对岸传来清脆的歌声。谁会与这刻意的音律相抗衡呢?白色的石头依旧风流倜傥,但人世间却鲜有人懂得知音。最让我怜惜的,是那短短的蜡烛下的孤独吟唱。我也因故国的衰落而感到伤心,忍不住感叹气节的消沉。
高旭,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常常融入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清平调 其一》写于清代,诗中流露出对故国的伤感与对音乐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知识分子的孤独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知音难觅的感慨。
这首《清平调 其一》通过细腻的音律和丰富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音乐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金管玉箫凄怆”勾勒出了一幅悲凉的画面,金色的乐器与玉制的箫声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外在的华丽与内心的伤痛。接着,“隔浦时闻清唱”展现了孤独的音乐在空间上的隔阂,诗人仿佛在向远处传来的歌声诉说自己的心情。
“刻羽移商谁与抗”,诗人自问,谁能与这刻意雕琢的音律相抗衡,流露出对艺术追求的无奈与孤独。随后提到“白石风流无恙”,用白石象征着高洁的品格,然而“人间绝少知音”却揭示了现实的残酷,真正理解自己的知音实在少之又少。
最后,两句“最怜短烛孤吟”,“侬也伤心故国,忍教虎气消沉”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短烛的孤独与对故国的伤感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我理想的挣扎,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知音难觅、对故国的忧虑,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艺术的追求,传达出一种伤感而高尚的情感基调。
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出孤独与追求的矛盾。
诗中提到的乐器有哪些?
诗人感叹“人间绝少知音”,主要是因为?
“短烛孤吟”中的“短烛”象征什么?
高旭的《清平调 其一》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均表达了孤独与对故国的思念,但高旭更侧重于对艺术的追求与感叹,而李白则通过历史的视角,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