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7:46
《馀柑》
作者:刘子翚 〔宋代〕
炎方橄榄佳,馀柑岂苗裔。
风姿虽小殊,气韵乃酷似。
骍颜涩吻馀,彷佛清甘至。
侯门收寸长,粉骨成珍剂。
犹闻杂蜜草,少转森严味。
奇才用不专,虽用何殊弃。
端如效苦言,逆耳多嫌忌。
弃果事何伤,违言德之累。
悦口易逢知,感兹发长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炎热的地方生长的美好橄榄,说明了“馀柑”并非其后代。虽然它的风姿小巧,但气韵却与橄榄十分相似。它的脸色红润,味道略带涩感,仿佛清甜的滋味正在到来。高门大户收获了这一寸的果实,经过粉碎后成为珍贵的药剂。偶尔还能闻到混合了蜜草的香气,味道却略显严肃。才华横溢的人才不容易被专用,虽说使用后也难以被弃置。就如同那些苦口婆心的话,往往让人感到逆耳、厌烦。舍弃果实有什么关系呢?违背的言论只会成为道德的累赘。听到悦耳之音容易遇见,感慨之时却不免长叹。
刘子翚,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语言简练且富有哲理。
《馀柑》写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兴盛。诗人通过描绘橄榄与“馀柑”的形象,反映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馀柑》是一首以植物为喻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橄榄与“馀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欣赏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就点明了主题,强调了“馀柑”并非真正的后代,暗示了在社会中许多看似优秀的事物,其实并不具备真正的价值。
诗中提到的“骍颜涩吻”,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橄榄的特质生动呈现,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图景。同时,诗人又将这种自然之美与人情世故相结合,提到高门大户对果实的珍惜,以及才华的使用,形成一种对比,暗示了个人价值在社会中的相对性。
后半部分提到的“弃果事何伤”,则更深层地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看法。对于社会上那些不被重视的事物,诗人并不觉得有多大的遗憾。反而认为,在面对世俗的多元声音时,能够保持自己的内心宁静,才是真正的智慧。
整首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的深思,充满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炎方橄榄佳,馀柑岂苗裔。
在炎热的地方生长的橄榄是美好的,难道“馀柑”真的是它的后代吗?
风姿虽小殊,气韵乃酷似。
虽然它的风姿小巧,但气韵却与橄榄十分相似。
骍颜涩吻馀,彷佛清甘至。
它的脸色红润,味道略带涩感,仿佛清甜的滋味正在到来。
侯门收寸长,粉骨成珍剂。
高门大户收获了这一寸的果实,经过粉碎后成为珍贵的药剂。
犹闻杂蜜草,少转森严味。
偶尔还能闻到混合了蜜草的香气,味道却略显严肃。
奇才用不专,虽用何殊弃。
才华横溢的人才不容易被专用,虽说使用后也难以被弃置。
端如效苦言,逆耳多嫌忌。
就如同那些苦口婆心的话,往往让人感到逆耳、厌烦。
弃果事何伤,违言德之累。
舍弃果实有什么关系呢?违背的言论只会成为道德的累赘。
悦口易逢知,感兹发长喟。
听到悦耳之音容易遇见,感慨之时却不免长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与人际关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强调自我价值的独立性与内心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骍颜”指的是:
A. 红润的面容
B. 绿色的果实
C. 苦涩的味道
D. 清甜的香气
诗人认为“弃果事何伤”意指:
A. 舍弃果实是没有关系的
B. 舍弃果实是很遗憾的
C. 舍弃果实会影响名声
D. 舍弃果实是对他人的伤害
诗中“侯门”是指:
A. 一种植物
B. 高门大户
C. 贫民窟
D. 自然环境